第496章 郑良来援

这个时候,这种船只出现在施工河段,显得颇为突兀。

他立刻吩咐道:“通知景将军和邢大人,加强戒备。让水面巡逻的小艇靠过去,询问来意,提醒他们前方施工,注意避让,减缓船速。”

“是!”段柳领命,立刻派人去传讯。

很快,两艘由熟悉水性的兵士驾驶的小舢板,朝着那队大船迎去,打出了旗号。

“大人,好像挂着字旗呢?”那几艘大船越来越近,已经能看到船头旗上写着“四海商行”几个大字。

王清晨安下心来。

算算时间,距离段涛去信也有数日了,也确实该到了。

“无需紧张,这应是运粮商船,让百姓准备卸粮,不许哄抢”王清晨吩咐道。

“太好了,终于有商船愿意来了,只要不太过分,百姓就能活下去了!”段柳也高兴道。

偶遇大灾,最怕的就是商队避而远之。

只要有商队愿意来,市场就能逐渐活跃起来,粮食就会源源不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到王清晨的命令,段柳立刻组织胥吏和衙役维持秩序,并让民夫中的领头者约束好各自乡邻。

尽管饥肠辘辘的百姓们眼中充满了对粮食的渴望,但在有效的管理下,现场并未出现混乱。

那队高桅大船缓缓靠向临时搭建的简易码头。

为首船只的甲板上,一名身着锦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未等船完全停稳,便身手矫健地跃上岸边,快步朝堤坝而来,远远便朝着王清晨几人拱手作揖,神态恭敬。

“可是王侍郎当面?小人四海商行管事郑良,奉东家之命,特来支援王侍郎抗洪赈灾!”郑良声音洪亮,确保周围的人都听得清楚。

郑良如今生意做到四海八荒,已然有了富态之相,对王清晨既没有表现得亲近,也没有表现得疏离,这也是王清晨信中要求的。

王清晨微微颔首:“郑管事辛苦。贵东家高义,本官代原武县百姓谢过。不知此次运来多少粮秣?”

郑良从怀中掏出一份礼单,双手奉上:“王侍郎客气了。东家闻听王侍郎在此为民请命,力保黄河安澜,深感敬佩。

特命小人星夜兼程,首批运来粟米一万石,另有药材一船、麻袋五千条、铁锹锄头等工具五百件,平价易之,年纪原武县百姓遭灾,一应物资皆可记之!何时有钱何时偿还”

王清晨本就没想凭此赚钱,但是也不能不要,他可太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

钱可以不要,但是情不能不领。

此言一出,周围竖着耳朵听的胥吏、衙役乃至附近的民夫顿时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欢呼!

一万石粮食!还有药材和工具!而且还让记账!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绝处逢生!

王清晨心中也是重重一松,郑良果然没让他失望,而且手笔之大,效率之高,远超预期。

他接过礼单,快速扫了一眼,神色郑重地拱手回礼:“贵东家慷慨解囊,急公好义,本官定当具表上奏,为四海商行请功!”

郑良连称不敢:“王侍郎言重了!救灾如救火,此乃我等份内之事。后续还有两批粮草药材正在路上,三五日内必到。东家吩咐了,一切但凭王侍郎调度驱使。”

很快,在景阳派来的兵士协助下,船上的粮食和物资开始有条不紊地卸船入库。

那一袋袋沉甸甸的粮食被扛下船,堆放在临时粮仓里,形成了小山,给所有人带来了无比坚实的希望。

粥棚里的大锅重新换上了稠厚的米粥,香气更加浓郁。

领粥的队伍虽然依旧漫长,但百姓脸上的愁容明显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感激和期盼。

王清晨亲自看着粮食入库,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有了这批粮食,至少半月之内,民心可定,堤坝工程也能全力推进。

“管事的放心,咱吃您的粮食,断不会短您的银子,咱若还不清,咱儿子、孙子断能还清!”

“感谢管事,以后若是四海商行在原武县开商号,咱虽没有多少银子,但也一定捧场”

“俺给您和东家磕头了!”

……

一时间,百姓磕头者不知凡几。

郑良连忙侧身避开,向着四周拱手,声音恳切:“乡亲们使不得!快快请起!天灾无情,咱们四海商行也只是尽了本分,略尽绵力罢了。

东家常说,钱财是流水,仁义才是根本。大家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往后日子还长着呢!”

他这番话说得朴实又真诚,引得不少百姓暗暗抹泪,心中将这份恩情牢牢记下。

王清晨看在眼里,心中赞许。

郑良这些年历练得越发老道,行事周全,不居功不自傲,分寸拿捏得极好。

有了这批实实在在的物资,王清晨的底气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