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几个小伙在煤垛两侧合力拉动网面,防尘网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画布,缓缓在煤堆上展开。
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网面被煤块勾住的情况,我们就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一点点将网面抚平,确保每一寸煤堆都能被防尘网严密覆盖。
当所有煤垛都盖上防尘网后,我们又找来石块、沙袋等重物,沿着防尘网的边缘一一压实。
看着被防尘网严密保护的煤垛,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 这层防尘网不仅能有效阻挡煤粉尘扩散,让厂区空气保持清新,更能像一层 “防护衣”,在雨天来临时,避免雨水直接冲刷煤垛,减少煤炭损耗,真正起到了 “防尘 + 防雨” 的双层保护作用。
几个年轻小伙也擦着额头的汗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都明白,这些细致的防护工作,都是为了后续供暖工作能顺利开展。
在休息的间隙,我算了算这次的进煤量 —— 足足有 2 万多吨。
虽然这个数量看起来不少,但结合整个供热季的用煤需求,我心里很清楚,这还远远不够。“咱们这次进的 2 万多吨煤,只能满足前期的部分需求,年前还得再进这么多,才能确保整个供热季不出现能源短缺的情况。”
我跟身边的同事说道,大家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毕竟保障市民冬季供暖,是我们所有供暖人的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提前做好煤炭储备规划,才能在严寒来临之时,稳稳地守住市民的 “温暖防线”。
处理完煤垛的防护工作,我便拿起扫帚,开始着手清扫厂区地面上洒落的煤粉。
进煤期间,由于运输、装卸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煤炭颗粒掉落,原本干净的厂区路面上,随处可见黑色的煤屑,不仅影响厂区的整体整洁,一旦被雨水浸湿,还容易在地面形成泥泞,给员工出行带来不便。
清扫路面本就是我如今的工作职责,即便经过之前盖防尘网的忙碌,身体已经有些疲惫,我也丝毫没有懈怠。
我从厂区门口开始,沿着运输车辆行驶的路线,一点点向前清扫。扫帚在地面上快速移动,黑色的煤面被逐渐归拢成一堆堆小煤堆,遇到黏在地面上的顽固煤屑,我就用扫帚尖反复擦拭,直到地面恢复原本的颜色。
清扫过程中,时不时会有同事路过,看到我认真清扫的样子,有的会主动递上一瓶水,有的还会过来搭把手,“哥,歇会儿吧,我们来帮你扫!” 面对大家的热情,我笑着摆摆手:“没事,这是我的工作,我来弄就行,你们忙自己的吧!”
等所有散落的煤面都被清扫干净,堆成小堆后,我又找来推车,将这些收集起来的煤屑运到煤库中,做到 “颗粒归仓”,不浪费一丝一毫的煤炭资源。
最后,我扛来水管,打开阀门,清水顺着水管喷涌而出,我拿着水管,从厂区一头开始,缓缓向另一头冲洗路面。
水流过之处,地面上残留的细小煤尘被彻底冲刷干净,原本略显暗沉的路面,渐渐恢复了整洁的模样,甚至能映出周围设施的影子。
看着焕然一新的厂区路面,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 从协助卸煤、盖防尘网,到如今清扫路面,每一项工作虽然平凡,但都是保障厂区正常运转、助力供暖工作的重要环节,而认真完成自己的职责,就是我对这份工作最大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