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社会关注,树立形象

我从包袱里取出系统预演的包装图,摊开在石板上。“名字叫‘秋露双珍’,盒子刻纹是稻穗绕藤,花笺上写农户名字。不是谁赏的,是我们自己定的。”

林婶凑近看图,忽然问:“这字……得写得好看些吧?”

“写得真就行。”我说,“写谁种的米,谁采的花,写咱们晒场上这面墙。字丑,心不假。”

她点点头,转身就往自家跑,没一会儿抱来一摞素纸。“我先练几份样笺。”

人动起来了。王家负责分装,赵家刻字,林婶统稿花笺。我按系统流程拆解工序,三班倒,每班两小时换岗。

可到第三轮,进度慢了下来。玫瑰茶干燥太耗时,手工翻晒跟不上分装速度。赵家妇人刻着刻着,手开始抖。

我退回屋,启动系统,调出“智能灌溉器”界面。改装为温控烘干架,设定四十度恒温,铺上竹筛。把半干的玫瑰茶倒进去,盖上纱布。

不到一炷香,第一批茶干透了,香气比日晒更浓。

我搬着架子回晒场,众人围上来。

“这……不靠天了?”老陶叔伸手摸了摸竹筛。

“靠的是法子。”我说,“省下的人力,去赶工。”

我转头看向承安和雅柔。“你们也来帮忙。”

承安眼睛亮了:“要我画太阳吗?”

“对。每盒编号旁边,画一个小太阳,代表阳光耕作。”我把炭笔递给他。

雅柔扯了扯赵家妇人的衣角:“娘,我能抄一句花笺吗?就‘采自晨露未散时’那句。”

赵家妇人愣了愣,点头。

孩子一上手,大人肩上的担子轻了。晒场的节奏稳了下来。三十个木盒在草席上列成三排,编号从“共耕-01”到“共耕-30”,逐一填入米包、茶包、花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