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封 端午香包寄情

刺绣图案是香包制作中最考验手艺的环节。

老奶奶拿出她的针线盒,取出一根细细的绣花针,穿上五彩的丝线,开始给我示范刺绣。

她的手指虽然有些粗糙,却十分灵活,那丝线在她的手中穿梭自如,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就出现在了布料上。

这让我想起“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的诗句,仿佛眼前的香包也有了这般灵动的魅力。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可针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

没绣几针,我的手指就被扎破了,鲜血滴在布料上,我又急又委屈。

老奶奶笑着安慰我:

“孩子,别着急,这刺绣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得多练。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咱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呐。”

在老奶奶的鼓励下,我静下心来,一针一线地慢慢绣着,虽然绣得歪歪扭扭,但每一针都倾注了我的心血。

就在我们专心缝制香包的时候,村里传来了要建工厂的消息,这消息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村民们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我和老奶奶也被卷入其中。老奶奶忧心忡忡地对我说:

“孩子,要是真的建了工厂,这村子的宁静就没了,咱们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怕是也没地儿传喽。”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守护村子的文化出份力。

那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哪能就这么轻易没了呢!

于是,我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村子里四处奔走。

挨家挨户地找年轻人们谈心,和他们讲村子文化的珍贵,讲那些民俗技艺里藏着的老祖宗的智慧。

年轻人的心都是热乎的,一听这话,纷纷响应,和我一起踏上了收集资料的漫漫长路。

为了理清香包制作这些民俗技艺的传承脉络,我们可没少下功夫。

翻遍了村里的旧祠堂,在布满灰尘的老箱子里寻找泛黄的族谱和笔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去拜访那些头发花白的长辈,听他们回忆着过去的岁月,讲述香包制作的门道,那些细节啊,就像一颗颗珍珠,被我们小心翼翼地串起来。

光收集资料还不够,我想着得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把这文化的火种重新点燃。

思来想去,决定组织一场香包制作大赛。

消息一传开,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大家的眼里都闪着期待的光。

比赛那天,村子像是被注入了神奇的活力,热闹得不得了。

阳光温柔地洒在每一个角落,把村子装点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