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东重重地点头:“嗯!爸,我……”
林瀚章轻轻抬了抬手,止住了儿子急于表态的话头:“先听我说。”
他吸了一口烟,目光似乎穿透了烟雾,投向了遥远的过去。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个学生娃,在北平城里,想着的是读书、救国,但也想着毕业后的前程。那时候,也没想过这辈子会跟枪炮、跟钢铁机器打交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遥远的感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炮声响了,内战全面爆发。国家和民族到了选择的关头,个人那点小算盘,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和你郑伯伯,还有很多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就选择了投笔从戎。那时候,没想太多,就觉得那是国家最需要人的地方,就去了。”
烟雾缭绕中,林瀚章的眼神变得悠远,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打过仗,吃过很多苦,也见过很多牺牲。害怕过,真的,子弹嗖嗖飞的时候,谁能不怕?但没后悔过。因为知道为什么而战。”
“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以为能安心搞建设了。组织上找我谈话,说东北需要干部,需要技术人员去接收、去建设老工业基地。那是又一个国家急需的地方。我就又收拾行装,北上。那时候,你妈妈刚怀上你没多久……”他顿了顿,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歉疚。
“到了东北,才知道什么叫白手起家,什么叫艰苦卓绝。住‘干打垒’,啃窝窝头,冰天雪地里勘测、画图、跟工人师傅们一起抡大锤。苏联老大哥来了,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依赖。后来,老大哥翻脸了,撤专家、撕图纸,卡我们脖子!”他的语气陡然加重,手指间的烟灰簌簌落下。
“那真是最难的时候!设备趴窝,技术断层,外面封锁,国内又赶上困难时期……难啊,真难!”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当时的沉重压力,“怎么办?跪下来求他们?不可能!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你石爷爷,就是那时候顶上去的!没有精密仪器,就用他的老花镜、用他的手、用他的经验!一点点摸,一点点试!还有无数像他那样的老师傅、技术人员,憋着一口气,没日没夜地干!为什么?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让咱们国家自己的机器能转起来,为了让咱们自己的国防能强起来!”
他的情绪有些激动,眼中闪烁着泪光与豪情交织的光芒。
“后来,‘争气弹’炸响了!那天,全厂都疯了!我跟你妈,都哭了……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挺过来了!意味着没有人能再随便用核武器讹诈我们!意味着我们中国人,真正靠自己,在世界站住了!”
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将那段峥嵘岁月带来的沉重与自豪一同吐出。
“我这一辈子,”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儿子,一字一句地说,“就是跟着国家的需要走。国家需要打仗,我就去打仗;国家需要建设,我就来搞工业。苦过,累过,怕过,彷徨过……但是,从来没有后悔过。”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父亲粗重的呼吸声和窗外细微的风声。林卫东屏息听着,父亲平淡话语背后那波澜壮阔的一生,像一幅沉重的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让他心潮澎湃,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林瀚章将烟蒂按灭在桌上的一个小瓷碟里,身体向前倾了倾,目光变得更加锐利和直接,紧紧地锁住儿子的眼睛。
“卫东,郑伯伯今天说的那些地方,那些三线建设的基地,那些需要隐姓埋名的岗位……”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千钧之力,“我虽然没去过,但我能想象到。那条件,恐怕比我们当年北上时还要艰苦十倍、百倍!荒山野岭,远离人烟,物资供应困难,文化生活匮乏……这些还都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