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大会那阵席卷心灵的春风,并未随着礼堂掌声的平息而消散。相反,它化作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迅速渗透进“金湾”基地这片干渴太久的土地,催生着万物复苏。
变化来得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却又顺理成章。以往需要层层审批、反复讨论、甚至可能因政治考量而无限期搁置的事情,如今以惊人的效率推进着。
基地新任政委和领导班子雷厉风行,一系列落实科学大会精神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迅速出台、传达、执行。压抑已久的创造力与工作热情,如同开闸的洪水,奔涌而出。
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项目层面。那些曾经因为各种原因(通常是政治原因或专家被“靠边站”)而被封存、被搁置的技术方案和科研项目,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一天,基地召开技术骨干会议。会议室里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再是以政治学习开场,而是直接切入技术主题。新任政委亲自坐镇,但发言主导的是几位重新回到核心岗位的老总工程师。
“……经过研究决定,”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总工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长风’项目,即日起正式重启!由徐志远同志担任项目技术总顾问!”
“长风”项目!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这是一个多年前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预研项目,曾因技术难度大、所需资源多,更主要的是原负责人徐工受到冲击而被迫中断,相关资料被打入“冷宫”,尘封已久。
徐工——徐志远,听到自己的名字和这个久违的项目名称,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他嘴唇嗫嚅着,想说什么,却一时哽住。林卫东和马志军坐在他旁边,激动地用力握了握他的胳膊。
“老徐,”政委微笑着看向他,“这个项目当初是你牵头的,情况你最熟悉。现在条件好了,组织上希望你能把担子再挑起来,带着年轻人,尽快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保证完成任务!”徐工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异常坚定。这一刻,他佝偻的背似乎挺直了许多,眼角的皱纹里都仿佛舒展开来。
会议一结束,徐工就像换了个人。他几乎是小跑着带着林卫东和马志军冲向基地那间布满灰尘的资料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