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下子变得紧巴起来。基地商店里,一些稍微贵点的商品变得无人问津。家属院里,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的话题,也从家长里短变成了如何节省开支。那种曾经因从事崇高国防事业而带来的精神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在现实的生存压力面前,开始悄然褪色。
人心,不可避免地浮动了。
一天晚上,马志军提着一瓶廉价的白酒和一包花生米,钻进了林卫东的宿舍。几杯酒下肚,这个平时乐观豁达的汉子,也露出了愁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卫东,这日子……真他妈的憋屈!"马志军狠狠灌了一口酒,"我们他妈的是造导弹的!是搞高精尖技术的!现在倒好,天天琢磨着怎么做洗衣机定时器,怎么做便宜耐用的摩托车!这算怎么回事?"
林卫东默默地看着杯中透明的液体,没有说话。他心里同样苦闷。
"你看看你弟弟,"马志军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羡慕和不平,"向洋在南方,听说混得风生水起,一个月挣的,怕是比咱们一年都多!咱们呢?守着这山沟沟,以前还能图个奉献,图个光荣,现在呢?连那点可怜的奖金都快没了!这'铁饭碗',我看也快生锈了!"
他越说越激动:"卫东,说真的,我心里有点动了。要不……咱们也走吧?去南方!凭咱们这技术,就算不下海做生意,找个电子厂当个技术员,工资肯定也比现在高得多!何必在这里受这穷罪,还看不到前途!"
林卫东猛地抬起头,看着马志军因为酒精和激动而泛红的脸。他知道,马志军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基地技术人员的心声。时代的浪潮拍打过来,没有人能真正安然无恙。当理想遭遇现实,当奉献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坚守,就成了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
他没有立刻反驳马志军,只是拿起酒瓶,给两人的杯子重新斟满。窗外,是西北戈壁滩亘古不变的寂静和清冷的月光。基地的灯光在夜色中零星闪烁,仿佛在顽强地证明着这里尚未熄灭的生机,却也透露出一种前路未卜的彷徨。
"再看看,再看看吧……"林卫东的声音低沉,像是在对马志军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他知道,基地正处在十字路口,他们每个人,也都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下一节,当林向洋在南方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时,这对兄弟将在各自的困境中,通过书信,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