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拖长了语调,这个转折词让林雪的心也跟着提了一下,“雪儿,事情都有两面性。关税降了,我们成本是低了,可这也意味着,国外的牌子,那些国际大厂,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也低了,会更方便、更便宜地涌进来!”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声音低沉了几分:“以前,靠着高关税这道屏障,很多国外品牌在国内售价高昂,我们这些做代理的,或者一些国内牌子,还能有点价格优势,在细分市场里生存。现在……这道屏障要没了。想想看,以前卖五万的音响,可能以后四万就能进来,甚至三万五!那些国际大品牌,牌子硬,技术新,营销厉害,它们要是直接进来设立分公司,或者找更有实力的总代理,我们这种规模的贸易公司,压力就大了!”
他像是在对林雪分析,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地梳理思路:“竞争……会空前的激烈。以前是隔着一条河跟对岸的人比划,现在河水要干了,大家要面对面拼刺刀了。不仅仅是价格,还有服务、渠道、品牌影响力……全方位的竞争。”
林雪握着听筒,静静地听着。叔叔的话,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WTO宏大叙事下,一个具体行业、一个具体企业即将面临的鲜活而残酷的现实。她脑海中浮现出徐教授严肃的面容,和他提到的“农业、金融、汽车……很多行业都会受到冲击”。原来,“冲击”二字,落在叔叔身上,就是代理生意可能被更强大的国际对手挤压;就是必须思考如何在这场“刺刀见红”的白刃战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叔叔,那您……打算怎么办?”林雪忍不住问道,带着关切。
“怎么办?”林向洋在电话那头哼了一声,语气里重新透出那股林雪熟悉的、不服输的韧劲儿和商业嗅觉,“当然是积极应对!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
他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第一,趁着关税还没完全降下来,利用现有的渠道和信息优势,抓紧时间再进一批紧俏货,抢占最后一波高利润窗口期。第二,必须转型,不能只做简单的‘二道贩子’了。我跟你陈静婶婶商量了,要加强售后服务,建立自己的技术支持和安装团队,打造口碑。第三,眼光不能只盯着进口了,也在留意国内有没有有潜力的音响品牌,或者相关的电子产品,看看能不能做国内优质产品的区域代理,甚至……将来有没有可能自己搞点组装,贴牌生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向洋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应对策略”,虽然有些想法还略显粗糙,但那种在压力下积极求变、寻找出路的企业家本能,让林雪深受触动。这不再是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真实战场上的排兵布阵。
“雪儿,”林向洋忽然把话题引到了她身上,语气充满了期待,“所以我说,你学经济,学管理,真是学对了!而且是在北大这么好的平台!好好学,把那些老外搞的规则、模型、理论都吃透了!叔叔这摊子生意,以后要和国际真正接轨,要转型升级,光靠我们这帮老家伙土办法摸索不行了,说不定真得靠你这样的专家来指点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