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几句,楚明霁便提及了院试,“若无意外,今年的院试是在十月,院试报名的告示过几天也该贴出来了。报名要找廪生作保,考生五人互结,上次是请周夫子居中牵线,我想一事不烦二主,且周夫子的为人品性,师父在时也是赞誉过的,这次便依旧托他帮忙。我在六月时已经托人给周夫子送了信,他也应了的。”
周夫子在县里教了二十多年的书,他找的人必是靠谱的。
他说的井井有条,明瑶华知道他心里头还憋着一股气,这两年在学业上愈发刻苦,和明甫光两个人日夜苦读,少有懈怠,就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闻言自是赞同:“这些事情都听你的。只是上门请人帮忙,可要需要备什么礼吗?”
“备上四色糕点就行。按惯例是要给介绍人二两银子,不过我和周夫子的儿子从宜交好,直接给钱反倒不好,今年中秋给周家送礼,多备些东西就是了。只上另需要给作保的廪生十两银子,到时作保的廪生需跟着到府城,需要的银子也比县试时多些。”楚明霁说着,白皙如玉的脸皮染上一层红晕,羞赧道:“我读书科举,花费甚大,不知何时能出头,在此之前,要靠娘子养着我了。”
他虽然也有赚取家用,但压根不够养家的,还是要靠妻子贴补才行。
明瑶华一手挑起他的下巴,笑嘻嘻道:“郎君这般仙姿昳貌,便是为了郎君花光了银子,我也心甘情愿。”
“你又作怪。”楚明霁脸上更不好意思了,脸上越发燥热。
明瑶华笑得越发得意,突然被身边羞恼的男人拦腰抱起放到床上,耳边只听得轻轻的一句:“既花了小娘子的钱,便以身相许,暂抵债务。”
随后蜡烛被吹灭,只有床上传来窸窸窣窣的一点动静。
*
明瑶华身体好转,家里的日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安宁。
只是外头的却颇有些风言风语。
这日,明瑶华和隔壁齐屠户的儿媳卢氏出门买东西归来,有邻居大娘看到明瑶华健健康康出门走动了,大惊之下念叨着:“明娘子真竟大好了?还是楚相公舍得花银子,请的是济生堂的老大夫,这可是扬州城里最有名气的大夫。不似普通人家,请的草头游医,最后钱没了,人也没了。”
说完她才反应过来,在大病初愈的人面前说这话有些不中听,忙对着自己的嘴巴打了两下,“瞧我,说的什么蠢话。明娘子你别往心里去,是我这嘴不会说话。”
楚相公已有了童生功名,因守孝居家苦读,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成贵人了。且就算考不中,只看他在金鱼巷这两年的表现,免费帮着读信写信的,众人敬重,再不能得罪了去。
卢氏当年刚嫁到齐家就也被这个大娘说过闲话,此时虽然说的不是自己,还是免不了恼道:“大娘你也该改改了,整日的这样说人闲话,也不怕有朝一日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