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工作人员们还在做最后的整理。每个孩子的床头都挂上了写有名字的木牌,是马师傅亲手雕刻的,上面还刻着简单的图案,喜欢武侠的孩子是把小木剑,喜欢画画的孩子是支小画笔。林悦正挨个检查洗漱用品,确保每个孩子的搪瓷脸盆、毛巾都摆放整齐,她拿起一块硫磺皂闻了闻,皱了皱鼻子:“这味儿可真冲,希望孩子们能适应。” 旁边的苏眉笑着说:“慢慢就习惯了,实在不行,还有檀香皂呢。”
教室里,赵兰芝和其他老师们正在最后检查教案。她手里拿着 1982 年的教材,又对照着新课标要求,仔细调整着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1982 年的教材讲得比较基础,我们得结合现在的要求,加深一下难度,但方法还是用当年的启发式教学。” 她对旁边的老师说,“比如这个物理实验,我们就用 1982 年常用的器材来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索,这样记得更牢。”
周明德则在检查课桌椅,确保每个桌子都平稳,椅子没有松动。他用手晃了晃一张桌子,发现有点不稳,立刻喊来马师傅:“老马,这桌子腿有点松,赶紧修修,可不能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晃悠。” 马师傅拿着工具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桌子修好了,笑着说:“周老您放心,保证结实耐用,跟我做的榫卯结构一样牢靠。”
陈默带着医护人员在医务室做最后的准备,药柜里整齐地摆放着 1982 年常用的药品,还有一些急救用品。他仔细检查了每个药瓶的标签和有效期,对旁边的护士说:“这些药品的用法用量一定要记清楚,虽然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但在这里,我们要尽量用当年的方法护理,让孩子们体验真实的 1982 年。不过急救用品必须保证随时能用,安全第一。”
苏眉则在心理咨询室里布置着,墙上挂着 1982 年的风景画,桌上放着几本当年的课外读物。她准备了很多空白的日记本,打算让孩子们每天写下自己的心情。“这里要营造一个温馨、放松的氛围,让孩子们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说出来。” 她对助手说,“虽然我们用的是传统的心理疏导方式,但也要结合每个孩子的特点,慢慢来,不能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思成在村子里转了一圈,看到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祠堂门口,看着那块 “穿越育才中心” 的牌匾,在晨光中闪闪发亮。他知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孩子们的到来。这些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等待着在清平村这所特殊的学校里,被描绘出绚丽的色彩。
突然,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是送第一批孩子来的车队到了。李思成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一口气,带着团队成员迎了上去。他知道,新的挑战开始了,但他有信心,通过大家的努力,让这些孩子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教育,实现真正的蜕变。
孩子们下车的时候,脸上带着好奇和忐忑。有的孩子紧紧拉着家长的手,不肯松开;有的孩子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李思成走到他们面前,露出温和的笑容:“欢迎来到清平村,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了。”
王婶和工作人员们热情地接过孩子们的行李,领着他们往宿舍走去。“来,孩子,我带你去看看你的房间,被褥都是新晒的,可暖和了。” 王婶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温柔地说。小姑娘怯生生地跟着,眼里的紧张慢慢少了一些。
老师们也走过来,和孩子们打招呼,介绍着学校的情况。赵兰芝蹲下来,对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