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国家的新起点

刘川苦笑着给他们倒水:“别提了,千头万绪。光是厘清各部队的现有装备、人员编制、干部情况,就够头疼的。过去各野战军的标准都不太一样,现在要统一,阻力不小。”

聂政委关切地问:“重装甲军和合成军的设想,下面反响怎么样?”

刘川叹了口气:“有支持的,也有不少怀疑甚至反对的声音。有些老同志觉得,我们靠‘小米加步枪’打下了天下,现在搞这些洋玩意儿是瞎折腾;有些部队主官则担心,好的装备和人员都被抽走,自己的部队被削弱;还有的,是单纯不懂,有畏难情绪。”

刘亚参谋长习惯性地分析道:“这都是正常的。任何改革都会触及利益,都会面临观念冲突。关键是要把道理讲透,把试点搞成功,用事实说话。”

“是啊,”刘川点点头:“所以我和总参的同志商量,决定先抽调原四野装甲纵队、以及二野、三野部分有装甲作战经验的骨干,组建第一个重装甲试验军。同时,以原四野的几个主力纵队为基础,融合配属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组建第一个合成试验军。这两个军,就是种子,就是样板。”

谭正主任提醒道:“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跟上。要让大家明白,这不是削弱谁,而是为了提升整个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总政这边会下发专门的宣传教育材料。”

“还有经费和装备,”肖光皱着眉头:“二十个重装甲军,十个合成军,这得花多少钱?咱们那点家底,够吗?”

刘川语气坚定:“不够就想办法,国家刚成立,百废待兴,处处都要钱。但国防建设不能等,我会向中央详细汇报,争取专项经费。同时,我们也要自力更生,东北的兵工厂要挖潜增效,苏联援助的技术要加快消化吸收。困难很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送走了老战友,刘川望着窗外的夜色。整编方案的大框架已经确定,但具体落实起来,还有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观念的转变、人才的培养、资源的调配、旧有体系的打破与新体系的建立……每一项都是硬仗。

他深知,这将是一条比指挥一场大型战役更为漫长和艰辛的道路。这支从战火中走来、功勋卓着的英雄军队,能否顺利实现这场脱胎换骨的现代化转型?他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