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骑兵旅暂不投入正面,扩大外围警戒范围,严防小股敌人渗透突围或沧县方向来的接应,”
“五、通知后勤,加快弹药补给,特别是炮弹和手榴弹,告诉兵工厂李师傅,前方急需,能送多少送多少,”
这一系列命令,瞬间将战斗模式从蛮力强攻切换成了更具技术性的“拔点”作战。充分发挥己方的炮火优势,减少步兵的正面冲击,结合心理战,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战斗。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前线的枪声短暂稀疏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我军炮兵,密集的炮弹砸向鬼子固守的临时据点。
炮击持续了约半小时。炮火刚一延伸,早已等待多时的突击队员们从各个方向跃出工事,在手榴弹爆炸的烟雾和冲锋枪的扫射声中,迅猛突入残垣断壁之间。短兵相接的激烈枪声、爆炸声和喊杀声再次响成一片。
指挥部里,电话和电台传来的消息开始变得积极:
“报告,三旅突击队成功突破东南角院落,歼敌三十余人,俘获受伤鬼子炮兵军官一名,”
“报告,二旅部队利用炮火效果,攻克中心碉堡一座,守敌大部被歼,”
“报告,敌人抵抗意志出现动摇,部分区域听到我方喊话后,枪声明显减弱,”
刘川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松缓:“好,就这么打,告诉张大彪和丁伟,不要急躁,稳扎稳打,一个院子一个院子地清除,压缩他们的空间,消耗他们的弹药和意志,”
这时,通讯参谋又送来一份电报,脸色有些古怪:“司令员,政委……被围鬼子……发来了明码电报。”
“哦?”聂政委接过电报纸,看了一眼,递给刘川,“垂死挣扎,还想谈条件?”
刘川扫了一眼,电文内容充斥着鬼子特有的傲慢,大致意思是:皇军勇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为保全伤员性命,要求我方给予其军官切腹自尽的时间,并保证停火半小时,之后剩余士兵可放下武器,但我方需以国际战俘待遇对待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