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产业链招商

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的批文,像一枚沉甸甸的砝码,彻底压稳了青桥镇在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的位置,也瞬间抬高了其在这场招商盛宴中的身价。

德宁世纪项目的工地尚未正式平整,嗅觉灵敏的配套企业却已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镇政府那间小小的招商办公室,电话铃声从此再未间断过,门槛几乎被各式各样的名片和投资意向书踏破。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停满的、挂着天南海北牌照的车辆,眼神冷静如渊。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饥不择食,来者不拒,只会浪费了德宁这块金字招牌和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高端配套,最终搞成一个低端重复建设的杂乱大集市。

“筛一遍。”他转身,对负责招商的副镇长和刚刚扩充成立的镇招商办主任下令,语气不容置疑,“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PACK封装……必须是细分领域的前三,或者有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有污染隐患的,一律婉拒。”

标准定得极高,近乎苛刻。

招商办的人跑断了腿,说干了嘴,评估报告雪片般飞到林万骁桌上。他看得极快,决策更快。常常是几分钟内,就圈定重点目标,否决其他选项。被他否掉的项目背后,往往牵扯着各种或明或暗的关系,说情电话甚至条子偶尔也会递到他这里。林万骁一律挡回,理由冠冕堂皇:“青桥要的是高质量绿色发展,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

偶尔,他也会亲自出马。面对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行业巨头代表,他不再需要像最初对待宁致远那样绞尽脑汁地展示筹码。

他只需带着对方,站在规划图前,手指点过德宁的工地、不远处已开始勘探的变电站址,以及更远方隐约可见的山峦,那里藏着未来的抽水蓄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