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二院院长周启明被省纪委采取留置措施的消息,迅速席卷了整个北江省医疗系统,乃至更高层面。
然而,对于省纪委三处的办案人员来说,战斗远未结束,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和复杂的阶段,深挖犯罪事实,厘清利益链条,揭示腐败根源。
周启明、高宏斌、范文松、张晓璐、李维、冯金龙……这一长串名字背后,牵扯出的是一张盘根错节、触目惊心的医疗腐败网络。
办案点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副处长郑国栋带领王小舟、李红波、陈雅丽等人,分成若干小组,对到案人员进行交叉审讯,核对海量账目、合同、通讯记录。
随着审讯的深入和证据的不断固定,医疗系统内部那些心照不宣、却又真实存在的“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之下,其黑暗程度,令人震惊发指。
“以药养医”的疯狂回扣链:
审讯室内,曾经的“金牌药代”冯金龙,在铁证面前,早已没了往日的狡猾,像竹筒倒豆子般交代着行业黑幕。
“普药(常见药)提成低,十个点到顶了。关键是那些价格高、可替代性强的‘神药’,特别是进口药、专利药。”冯金龙低着头,声音沙哑,“像心内科用的某种进口抗凝药,一支几百块,给科室主任的回扣能到百分之二十,甚至二十五。开出一支,主任就能拿近百块。”
“那像范文松这样的主任,一年能拿多少?”郑国栋厉声问。
“光这一种药……一年下来,少说也有这个数。”冯金龙伸出一个巴掌,翻了翻,意思是十万以上。而这,仅仅是一种药品的回扣。
更令人发指的是利益分成模式。冯金龙交代,一种新药想进医院,需要打通层层关卡:“药剂科主任要打点,这叫‘进门费’;分管院长要上贡,这是‘保护费’;最终用到病人身上,开处方的大夫要有‘处方费’。”形成了一条“医药代表—医院管理层—临床医生”的完整利益链。最终,所有这些成本,都通过虚高的药价,转嫁到了医保基金和患者身上。
“以设备养医”的天价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