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声响起时,张老师走进教室,看到还在讨论试卷的同学们,笑着敲了敲讲台:“看来大家对语文成绩很关注啊。这次摸底考整体不错,尤其是林溪同学,进步非常大,我们用掌声祝贺她!”
掌声雷动中,林溪站起来鞠躬,心跳得像打鼓。张老师拿出林溪的作文纸,投影在屏幕上:“这篇《槐花里的时光》大家要好好学学,首先立意就很新颖,用槐花糕串联起祖孙情,细节描写尤其出色——”
屏幕上的文字被放大,林溪的字迹清秀工整,每一笔都带着温度。张老师逐段讲解,重点分析那些细腻的描写:“‘外婆的银镯子碰在搪瓷盆上,叮当声和着槐花的甜香’,用声音和气味调动感官,这就是高手写法!”
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林溪坐在座位上,听着老师分析自己的作文,心里既自豪又羞涩。那些关于外婆的记忆涌上心头,槐花糕的甜香仿佛从文字里飘出来,漫过整个教室。
她想起寒假里,外婆坐在藤椅上教她写作文的样子。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外婆的白发上,她指着作文本说:“写文章要写真事,说真话,心里的情意装不住,自然就从笔尖流出来了。”当时觉得朴实的道理,此刻却有了深刻的意义。
小主,
下课铃响后,张老师把林溪叫到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老师递给她一杯菊花茶,温和地说:“你的作文进步很大,尤其是情感表达,比以前细腻了很多。”
“谢谢老师。”林溪双手捧着杯子,指尖感受到温热的暖意。
“我知道你喜欢画画,”张老师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期许,“其实写作和画画是相通的,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你把画画的灵气用到写作上,未来会更出色。”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这种轻松的心态最重要。”
林溪点点头,心里明白老师是在担心她因为这次的成绩骄傲。她认真地说:“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指导。”
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洒满阳光。江翊靠在栏杆上,手里拿着一本语文笔记本,似乎在等她。看到林溪出来,他把笔记本递过来:“这是我整理的文言文常见考点,可能对你有用。”
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分类整理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带着例句。林溪翻开最后一页,发现上面抄着几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林溪同学,愿保持文字本真。”
“谢谢你。”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珍藏着一份秘密。
“你的作文里提到外婆的槐花糕,”江翊看着她,眼神温柔,“写得很动人,能让人闻到香味。”
这句话戳中了林溪的心事,她想起外婆蒸槐花糕时的样子,眼睛有些发热:“外婆做的槐花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等槐花开了,我带给你尝尝。”
“好。”江翊的眼睛亮了亮,像落满了星光。
回到教室时,林溪的座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拿着语文试卷排队请教问题,从阅读理解技巧到作文素材积累,问题五花八门。陆知行最积极,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活像个虔诚的信徒。
“问完了吗问完了吗?”苏晓晓挤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溪溪我们成立个语文学习小组吧!你当组长,江翊当顾问,保证大家下次都能进步!”
“我同意!”陆知行第一个举手,“我要摆脱作文不及格的命运!”
大家纷纷响应,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个男生都报了名。林溪看着热情高涨的同学们,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原来被认可的感觉是这样的,不是因为谣言和猜测,而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语文学习小组正式成立了。每天午休时间,大家都聚集在教室里讨论问题,林溪负责讲解阅读理解和作文技巧,江翊则帮大家攻克古诗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