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技巧,”江翊看着她手里的错题本,耐心地解释,“就是把复杂的知识点拆成小部分,比如洋流,先记整体方向(顺/逆时针),再记具体洋流名称(比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最后记影响(渔场、气候)。遇到容易混淆的,就编个口诀,或者画个图,视觉记忆比单纯记文字容易多了。”
苏晓晓凑过来,探头看到错题本上的内容,也忍不住惊呼:“江翊,你这错题本也太宝藏了吧!林溪,你可得好好借过来看看,说不定模考成绩出来,还能多拿几分!我要是有这么详细的错题本,地理也不至于总错在洋流题上了!”
林溪用力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错题本抱在怀里,像是捧着一件珍贵的礼物,生怕不小心弄坏。她抬头看向江翊,眼神带着期待:“江翊,你这个错题本能借我看几天吗?我想照着你的方法,把自己之前的错题本也补充完整,尤其是地理和历史的易错点,正好趁周末整理一下。”
“当然可以,”江翊笑着说,语气里满是爽快,“你慢慢看,不用着急还我。里面有不懂的地方,随时给我发消息或者打电话,我给你讲。其实我整理的时候,也想着说不定能帮到你,所以特意把你之前问过我的题,都用红笔标了‘重点关注’,你可以先看那些题。”
林溪赶紧翻开错题本的历史部分,果然在“洋务运动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区别”这几道题旁边,看到了红笔写的“林溪易错,重点记时间线+性质”。看到这行字,她的心里瞬间暖暖的,眼眶也有点发热——原来江翊在默默整理错题本的时候,一直都在想着她的薄弱点,连她容易错的题都特意做了标记,这份细心,比错题本本身更让她感动。
模考成绩出来的前一天,林溪几乎把江翊的错题本翻了三遍。她照着江翊的格式,把自己之前做错的题重新抄录下来,补充了“错误原因”和“拓展知识点”,还学着他的样子,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编了口诀——比如政治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她编了“权利可放弃(如选举权),义务必须做(如服兵役)”,记起来又快又准。遇到不懂的拓展知识点,比如“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具体内容”,她就给江翊发消息,江翊总能很快回复,还会用语音给她讲清楚前因后果,直到她完全弄懂。
成绩出来那天,林溪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连早读都没心思背知识点。班主任拿着成绩单走进教室,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当念到“林溪,文科综合年级第三十二名,比上次月考进步了四十五名”时,林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嘴角控制不住地往上扬。
苏晓晓激动地抱住她,声音都有点发抖:“林溪!你太厉害了!进步这么多,肯定能进文科实验班了!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林溪看着成绩单上的分数,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这份成绩的背后,不仅有自己这段时间的熬夜刷题、早起背书,更有江翊的默默帮助——是他的错题本,让她找到了高效复习的方向;是他的鼓励,让她在模拟卷考差时重新振作;是他的细心,帮她梳理了一个又一个薄弱点。
放学后,林溪攥着成绩单,快步找到江翊。她把成绩单递到他面前,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笑意:“江翊,我进步了!你看,年级第三十二名!谢谢你的错题本,帮了我大忙,尤其是地理,这次只错了一道题!”
江翊接过成绩单,看到上面的名次和分数,眼里瞬间闪过一丝惊喜,嘴角也扬了起来:“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可以的!其实你本来就很努力,每天早上比我还早到教室背知识点,晚上熬夜整理错题,只是之前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的错题本只是帮你少走了点弯路,真正厉害的是你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