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翊笑着递给他一瓶矿泉水:“慢慢就习惯了,以后这样的模拟会越来越多。咱们现在多练,就是为了让高考的时候不慌,能从容应对。”
晚上放学时,三人一起走出教室。十一月的夜晚格外冷,风一吹,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冻得人直打哆嗦。陆知行缩着脖子,把校服拉链拉到顶,抱怨道:“这鬼天气,每天刷题到半夜,早上还要早起背单词,我感觉我快要坚持不住了。昨天晚上写数学卷子,写到一半居然睡着了,还是我妈把我叫醒的。”
林溪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暖手宝,是早上出门时妈妈塞给她的,还带着温度。她把暖手宝递给陆知行:“你先用着,暖一暖手。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想想咱们的目标——你想考南方传媒大学,以后去采访各种各样的人;我想考南方美院,把喜欢的风景都画下来;江翊想考北方理工,去研究地质。只要再坚持两百多天,咱们就能实现这些梦想了。”
江翊也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坚定:“是啊,现在的辛苦都是暂时的。等高考结束,咱们去南方吃早茶,你不是一直想吃广州的虾饺吗?咱们还可以去北方看雪,我带你去看地质公园的冰瀑,肯定特别壮观。”
陆知行接过暖手宝,抱在怀里,心里暖和了不少。他看着身边的两个伙伴,路灯的光落在他们脸上,明明都带着疲惫,却又都眼神明亮。突然觉得,就算每天刷题到手指发酸,就算早上困得睁不开眼,只要有他们陪着,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到家后,林溪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她先把今天做错的历史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按照江翊教的方法,把“错误原因”“正确思路”“同类题型总结”写得清清楚楚。比如那道洋务运动的题,她在“错误原因”里写“知识点记忆零散,不会构建答题框架”,在“正确思路”里贴上了江翊画的思维导图,还在旁边备注“下次遇到对比题,先列框架再填内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理完错题,已经快十一点了。林溪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却没有立刻睡觉——她从书包里拿出一套历史选择题,给自己定了30分钟的时间,想再练一练手感。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桌上,照亮了她认真的侧脸,也照亮了桌角那张小小的便利贴,上面写着“南方美院绘画专业”,字迹被她摸得有些模糊,却依旧清晰地刻在心里。
她知道,一轮复习的“题海战术”虽然辛苦,每天要面对无数道不会做的题、背不完的知识点,还要承受来自成绩的压力,但这都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刷题,才能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在高考的时候从容不迫。
第二天早上,林溪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没想到江翊和陆知行也已经到了。江翊正在整理地理错题,陆知行则在背英语单词,嘴里念念有词。三人坐在座位上,没有多余的寒暄,却很有默契地一起讨论起昨天的模拟卷——林溪问江翊数学大题的解题思路,江翊帮陆知行分析地理选择题的易错点,陆知行则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语文作文素材,气氛轻松又高效。
教室里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他们身上,也照在后墙的展板上——四张颜色不同的便利贴紧紧挨在一起,粉色的“南方美院”、黄色的“南方传媒大学”、蓝色的“北方理工大学”、紫色的“师范大学”,像四颗坚定的星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李老师走进教室,看着认真讨论的三人,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些为了梦想而努力的少年,或许会在“题海”里感到疲惫,或许会在挫折面前迷茫,但他们永远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每多刷一道题,就离梦想更近一步;每多背一个知识点,就多一分底气。而这段一起刷题、一起奋斗的时光,终将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