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余毒肃清,善意免疫护全球

极地飞机穿越南极的风暴圈,朝着曼谷方向疾驰。机舱内,气氛肃穆而沉重。顾承泽的遗体被白布覆盖,胸前别着一朵用冰晶雕刻的栀子花——那是科考站工作人员临时制作的,既是对他赎罪之举的敬意,也象征着善意最终化解了百年仇恨。

陆栀念站在舷窗边,看着下方逐渐远去的白色冰原,指尖轻轻摩挲着栀子花能量探测器。沈慕言走过来,递上一杯温水:“顾承泽的遗体,我们会按照他的遗愿,火化后将骨灰撒入南极冰海。他说,那里是‘混沌之眼’的终点,也该是他救赎的起点。”

“嗯。”陆栀念接过水杯,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用生命终结了祖辈的错误,也让我们明白,善意的力量不仅能抵御黑暗,还能唤醒迷途的灵魂。”

魏然走进机舱,脸上带着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国际刑警已经确认,‘混沌之眼’的残余势力已全部肃清,全球范围内的黑色鸢尾花标记据点,都已被逐一查封。顾承泽提供的核心证据,足以让所有涉案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苏婉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带着一丝凝重,“沈慕言破解顾承泽的核心数据库时,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加密文件夹,里面记录着‘善意病毒’的变种研发计划。这种变种病毒更隐蔽,能伪装成正常的公益数据传输,潜伏在终端系统深处,我们之前的‘认知净化程序’无法识别。”

沈慕言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调出文件夹内容:“这种变种病毒被命名为‘遗忘之种’,它不会直接推送负面内容,而是通过篡改公益项目的长期数据,让用户逐渐忘记公益带来的改变,从而失去参与的动力。目前,我们已经在全球12个偏远地区的公益终端中,发现了它的潜伏痕迹。”

陆栀念的眼神一凝:“‘遗忘之种’……这是想从根源上瓦解公益生态。南极的战斗虽然结束,但认知层面的肃清,才刚刚开始。”

飞机抵达曼谷后,行动团队没有休息,立刻赶往全球公益联盟东南亚分部。星穹会议室里,全球各地的分部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汇报着当地的病毒排查情况。

“大洋洲的斐济、瓦努阿图等小岛国,公益终端的‘遗忘之种’感染率最高,达到了17%。”大洋洲分部负责人说道,“这些国家的公益项目主要是海洋环保和灾害救援,病毒已经开始篡改珊瑚礁修复、海啸预警的成效数据,部分民众已经出现‘公益无用’的言论。”

江辰补充道:“元宇宙平台的深层代码中,也发现了‘遗忘之种’的痕迹。它正在暗中修改用户的公益行动记录,让青少年用户的‘善意勋章’积分异常衰减,导致不少用户退出了‘跨国善意伙伴’计划。”

陆栀念站起身,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各国代表:“现在,我们启动‘善意免疫’全球行动,分三步走。第一步,技术肃清:沈慕言带领全球技术团队,72小时内研发‘遗忘之种’专属清除程序,对全球所有公益终端和线上平台进行全面排查;第二步,数据还原:苏婉协调第三方审计机构,重新核实被篡改的公益项目数据,通过‘公益溯源’功能向用户公开真实的长期成效;第三步,记忆唤醒:江辰带领青少年团队,发起‘我的公益记忆’全球征集活动,让用户分享公益带来的长期改变,用真实故事唤醒大家的参与热情。”

部署完毕,全球公益联盟再次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沈慕言的技术团队日夜奋战,拆解“遗忘之种”的算法逻辑,发现其核心是通过干扰用户的记忆关联,让公益成效与用户的参与行为脱钩。针对这一特点,他们研发出“记忆锚点程序”,通过提取用户参与公益的关键节点数据,比如第一次捐赠、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第一次收到受益对象的反馈,构建“记忆锚点”,从而破解病毒的干扰。

苏婉则带领团队,联合全球200多家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被篡改的公益项目数据进行逐一核实。在斐济的珊瑚礁修复项目中,审计团队通过水下摄像头的长期记录、海洋生物学家的监测报告,还原了三年来珊瑚礁覆盖率从32%提升至68%的真实数据;在瓦努阿图的海啸预警项目中,他们整理了预警系统成功规避的5次小型海啸、保护的2万余名民众的详细记录,用铁一般的事实击碎了病毒篡改的数据。

江辰的青少年团队,在元宇宙平台发起的“我的公益记忆”活动,迅速引发全球热潮。中国女孩李悦分享了她与卢旺达伙伴阿米娜三年来的书信往来,两人从陌生到熟悉,从互相捐赠图书到一起参与公益项目设计,阿米娜所在的村庄,因为她们的图书捐赠计划,建立了当地第一座乡村图书馆;挪威男孩埃里克森分享了他坚持“低碳公益”三年,累计兑换的学习用品帮助了非洲120名儿童上学的故事,附带上了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和成绩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