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天花板。张振华搬来椅子,摸索着吊顶的每一块板材。在卧室灯罩上方,他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黑色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上写着:圣玛丽孤儿院非官方调查记录——李卫国。
找到了。他将笔记本递给莫雨。
她快速翻阅,停在一页手绘的图表前:看这个。
图表中央画着三个相连的人形简笔画,分别标注、和。三条线从他们延伸出去,连接到一个标着Level 13的方框。最下方写着一行小字:三减一大于四=量子态叠加效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知道这个公式。张振华声音发紧。
莫雨继续翻页,突然停住:天啊...
那是一份名单,标题是灰质载体存活者。七个名字中,张振华认出了自己、林岩和灰鸽的真名。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个名字旁边都标注着植入日期和...克隆批次编号。
LY-01,ZH-07,HG-04...莫雨轻声念道,我是第七个林岩的记忆备份体,而你是第七代张振华载体。
张振华跌坐在床上,笔记本从手中滑落。如果他是克隆体,那么真实的张振华在哪里?那些童年记忆,那些与父亲的回忆,难道都是被植入的虚假信息?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莫雨捡起笔记本,塞进背包,滨海大学基因实验室今晚只有一名保安值班。李维的原始研究数据可能还在那里。
李维?他还活着?
某种意义上,是的。莫雨的表情难以捉摸,他的意识被数字化了,但偶尔会...借用其他人的身体。
张振华想起李卫国突然的死亡,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你是说李维杀了他?
更像是切断了连接。莫雨走向门口,李卫国知道的太多了。我们得抓紧时间。
——
夜幕降临,滨海大学生物医学大楼静得出奇。莫雨黑掉了安保系统,两人轻松潜入地下三层的基因实验室。
分头找。莫雨指向左侧档案室,你查纸质记录,我破解主服务器。
档案室堆满了发霉的研究资料。张振华用手电筒逐一查看标签,终于在角落发现了一个标着P项目1990-1992的金属柜。锁已经锈蚀,他用力拽开柜门。
里面只有一份薄薄的文件夹,标签上写着量子态基因锁-第七代载体测试记录。翻开第一页,张振华的呼吸停滞了——那是他的照片,确切地说,是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照片,拍摄日期是1991年。
第七代载体表现稳定,神经量子相干性达到设计标准的98%。报告写道,但记忆植入仍存在缺陷,建议增加海马体纳米调节器密度。
文件最后附着几张脑部扫描图,张振华一眼认出那是自己的头颅轮廓。扫描日期却是上个月——在他某次期间。
找到什么了?莫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身后。
张振华默默递过文件。她快速浏览,点点头:验证了我的猜测。你不是简单的克隆体,你是张岳峰儿子基因模板的改良版,承载着完整的灰质防火墙。
那我为什么会有他的记忆?那些童年场景...
记忆植入技术。莫雨指向报告上的段落,他们需要你相信自己是张振华,才能激活特定的神经通路。
远处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莫雨立刻关掉手机,两人屏息静听。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奇怪的、不似人类的喘息声。
不是保安。莫雨压低声音,收割者,灰质计划的清理工具。
她从靴子里抽出一把奇特的匕首,刀刃泛着蓝光。张振华拔出手枪,两人背靠背站在黑暗中。
脚步声停在档案室外。门把手缓缓转动,接着是一阵刺耳的、像是金属摩擦玻璃的声音。张振华感到锁骨处的印记剧烈灼痛起来,仿佛在警告什么。
门猛地被撞开。手电光线下,站在门口的根本不是人类——那是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形生物,但头部异常肿大,皮肤透明得能看到下面流动的数据流。它的手指细长得不自然,指尖闪着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