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他加强了中央集权。以前契丹的各个部落权力很大,有点像一个个小王国,这对中央政权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耶律德光就想办法削弱部落的权力,把更多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他通过任免官员、调整军事部署等手段,让各个部落都得听中央的指挥,这样一来,辽朝的中央政权就更加稳固了 。
在耶律德光的努力下,辽朝内部逐渐稳定下来,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农业方面,他把北部乌古地区肥美而近便的土地拨给五院部的瓯昆、乙习本两个石烈和六院部的斡纳阿剌石烈作为农田,还专门下诏让有司教百姓播种、纺绩,就像一个勤劳的农夫,精心呵护着这片土地,让它长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畜牧业也没落下,契丹本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对畜牧业那是相当重视,耶律德光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百姓发展畜牧业,让契丹的马匹又多又壮,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辽朝在耶律德光的治理下,内部稳定,国力逐渐强盛,可他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中原大地,那里有着繁华的城市、丰富的物产和悠久的文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不断向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936年,机会来了。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争夺皇位,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求契丹出兵相助。这幽云十六州,可是个战略要地,相当于中原王朝北部的屏障,一旦割让,中原就门户大开。耶律德光一听,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立刻抓住这个机会,亲率大军南下。
在晋阳城下,契丹军和后唐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耶律德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战神。契丹军队在他的指挥下,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把后唐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后唐军队大败,石敬瑭成功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为了感谢耶律德光,不仅割让了幽云十六州,还每年送帛30万匹,并且自称儿皇帝。这一下,耶律德光可赚大了,契丹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还在中原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势力范围一下子向南扩展到了中原王朝北部的屏障地带,从此在中原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大增 。
但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蜜月期总是短暂的。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可不像他叔叔那么听话,他在给契丹的表文中称孙不称臣,这让耶律德光很生气,觉得石重贵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两国关系一下子就恶化了,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
从公元944年开始,耶律德光多次兴师伐后晋。这一打,就是好几年,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力,就像两个拳击手,在擂台上拼命地挥拳,谁也不肯先倒下。在战争初期,契丹军队虽然勇猛,但后晋军队也不甘示弱,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顽强的抵抗,让契丹军队吃了不少苦头。耶律德光的军事指挥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一次甚至差点落单,自己骑着骆驼被晋军追了老远,那场面,想想都觉得狼狈,后来有人还调侃他是“骆驼战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这场战争中遇到的困难。
不过,耶律德光并没有放弃。他不断调整战略,重新组织兵力,继续进攻。终于,在公元946年,契丹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后晋军队溃败。第二年正月,辽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后晋末帝,后晋灭亡。耶律德光终于实现了他入主中原的梦想,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举行了即位仪式,改国号契丹为辽,改元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