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尚可喜:辽海少年起甲兵,是非功过留青史!

康熙皇帝继位后,对三藩(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的猜忌越来越深。康熙皇帝觉得三藩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于是决定削藩。公元1673年,尚可喜为了试探康熙皇帝的态度,主动向康熙皇帝上书,请求退休,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承平南王的爵位,继续镇守广东。

尚可喜本来以为康熙皇帝会挽留他,没想到康熙皇帝却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退休请求,还下令撤销平南王的爵位,将尚之信调回北京。尚可喜得知消息后,气得差点晕过去,他没想到康熙皇帝竟然这么绝情。就在尚可喜犹豫不决的时候,吴三桂和耿精忠先后举兵反清,“三藩之乱”爆发了。

吴三桂派人来劝说尚可喜,让他一起反清,尚可喜拒绝了。他说:“我虽然是明朝的叛徒,但我已经归顺了清朝,就不能再背叛清朝了。”可他的儿子尚之信却不这么想,尚之信觉得清朝要削藩,他们父子早晚都会被清朝消灭,不如跟着吴三桂反清,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尚之信趁尚可喜生病的时候,发动兵变,软禁了尚可喜,然后宣布加入吴三桂的反清队伍。

尚可喜得知儿子背叛了自己,还加入了反清队伍,气得吐血。他躺在病床上,对着天花板大喊:“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逆子!我尚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公元1676年,尚可喜在悲愤交加中病逝,享年73岁。

尚可喜死后,尚之信继续率领军队反清。可尚之信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很快就被清军打败了。公元1680年,尚之信被清军俘虏,押到北京后被康熙皇帝下令处死。尚可喜虽然已经死了,但也受到了牵连,康熙皇帝下令撤销他的平南王爵位,还查抄了他的家产。

尚可喜的墓也没能幸免。公元1726年,雍正皇帝觉得尚可喜虽然有功劳,但他的儿子尚之信反清,尚可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下令掘开尚可喜的墓,毁了他的墓碑。尚可喜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却落得个掘墓毁尸的下场,实在让人唏嘘。

直到乾隆皇帝继位后,才为尚可喜平反。乾隆皇帝觉得尚可喜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虽然他的儿子尚之信反清,但尚可喜本人并没有反清,所以应该恢复他的平南王爵位。于是乾隆皇帝下令恢复尚可喜的平南王爵位,还为他重新修建了墓碑。

可即便如此,尚可喜的争议依然没有停止。有人觉得他是“清朝的功臣”,为清朝统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人觉得他是“明朝的叛徒”“民族的罪人”,他的投降和屠城,给汉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实,尚可喜就是一个在乱世里追求生存和权力的普通人。他一开始为明朝效力,是为了报仇和保护家人;后来叛明投清,也是为了保住家人的性命和自己的地位;最后他拒绝反清,是为了遵守自己对清朝的承诺。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奈和选择,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受到了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

参考《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