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安邺在逃跑的时候,被刘永福追上,一刀砍死。这一战,黑旗军打死法军两百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洋枪洋炮,成功收复了河内。越南国王高兴得不行,亲自召见刘永福,封他为“一等义勇男爵”,还赐给他一把“尚方宝剑”。《清史稿·刘永福传》里记载:“永福率黑旗军击法军于河内,斩其将安邺,覆其军,河内复。”这一战,也让刘永福的“黑旗战神”名号,传遍了中越边境。
可法国人没甘心。公元1883年,法国又派了一个叫李维业的军官,率领法军再次进攻越南,攻占了河内。这次法军的兵力更多,装备也更精良,还带着几门大炮。越南国王又来找刘永福,刘永福还是那句话:“只要有我刘永福在,就不会让法国人得逞!”
刘永福吸取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不仅要打败法军,还要“打疼他们,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他把黑旗军分成三路,一路在河内城外的纸桥设下埋伏,一路去切断法军的粮道,还有一路负责佯攻,引诱法军出来。李维业跟安邺一样骄傲,见黑旗军来攻,就率领法军倾巢而出,直奔纸桥。
等法军进入埋伏圈,刘永福下令开火。黑旗军的士兵们虽然没有法军的洋枪洋炮多,但个个不怕死,拿着大刀长矛,往法军阵里冲。李维业在混乱中被黑旗军的士兵砍死,法军没了首领,顿时乱作一团。这一战,黑旗军打死法军三百多人,还缴获了两门大炮,再次收复了河内。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纸桥大捷”——这一战,不仅保住了越南,还为后来的中法战争争取了时间。
纸桥大捷后,刘永福的名气越来越大,连清朝的光绪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当时清廷已经意识到,法国占领越南后,肯定会侵略中国,就想把刘永福的黑旗军收编,让他帮着抵抗法军。清廷派了一个叫唐景崧的官员,去越南见刘永福,劝他回国。
刘永福一开始还犹豫——他之前是反清义军,现在要投靠清廷,兄弟们会不会有意见?可唐景崧跟他说:“刘将军,你反清,是因为清廷压迫老百姓;现在法国人要侵略中国,你要是能回国抗法,就是为国家、为老百姓出力,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刘永福想了想,觉得唐景崧说得对,就答应了清廷的招安。
公元1884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回到中国,被清廷任命为“广东南澳镇总兵”。可清廷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只给了他一个虚名,没给他多少军饷和装备。即便如此,刘永福也没抱怨,他知道,只要能抗法,不管是什么职位,他都愿意干。
很快,中法战争就爆发了。公元1885年,法军进攻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将领潘鼎新贪生怕死,不战而逃,镇南关被法军占领。法军还在镇南关的城墙上写了一行字:“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存在了!”消息传到北京,光绪皇帝气得发抖,赶紧任命冯子材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让他率领清军收复镇南关,同时下令让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配合冯子材作战。
刘永福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黑旗军赶往镇南关。冯子材见刘永福来了,特别高兴,他知道刘永福打仗勇猛,就跟刘永福商量:“刘将军,法军装备精良,咱们得联手才能打败他们。我负责正面防守,你率领黑旗军从侧面袭击法军,怎么样?”刘永福一口答应:“冯大人放心,我保证把法军的侧面搅得天翻地覆!”
战斗打响后,法军集中兵力攻打镇南关的正面防线,冯子材率领清军拼死抵抗,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候,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从法军的侧面发起了猛攻。黑旗军的士兵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进法军阵中,砍死砍伤了很多法军士兵。法军没想到会遭到侧面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冯子材见机,率领清军从正面发起反攻,法军腹背受敌,只能狼狈逃窜。
这一战,清军和黑旗军打死法军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成功收复了镇南关。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镇南关大捷”——这一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导致法国国内的内阁倒台。《清史稿·冯子材传》里记载:“永福率黑旗军助战,大败法军,复镇南关,斩馘甚众。”刘永福在这一战中,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
镇南关大捷后,中法战争以清朝“不败而败”告终——清廷跟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刘永福心里特别憋屈,他跟兄弟们说:“咱们拼死拼活打胜仗,清廷却跟法国人求和,这叫什么事!”可他没办法,只能服从清廷的命令,率领黑旗军回到广东。
本以为能安稳几年,可没想到,更大的危机又来了。公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公元1895年,清廷跟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台湾的老百姓愤怒不已,他们纷纷表示:“我们宁死也不做亡国奴!”台湾的官员也联名向清廷上书,请求清廷收回成命,可清廷根本不理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