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随着智力属性的不断提升,他发现自己前世那个信息爆炸时代被动接收的庞杂知识,比如看过的电影情节、读过的小说架构、甚至一些曾经只是觉得好听的歌曲旋律。
那些如同被擦拭去尘埃的明珠,在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其实很早就有想法了,但对于直接“借用”另一个世界的文化成果心存芥蒂,有种窃取他人智慧的不安。
但经历了许多事情后,他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在这个似是而非的世界里,自己和自己所珍视的人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让它们埋没,不如让它们在这个世界焕发光彩,同时也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之一。
当然,仅有记忆是不够的。
他知道一首歌能哼出来,和能将其完整、专业地复现出来,是两回事。
这需要扎实的乐理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将脑海中的旋律准确地复刻到这个世界。
这也是他为何会来找花瑾瑜借书,并埋头苦学的原因。
好在,随着智力的提升,理解这些知识变得事半功倍。
而最关键的一环,如何开始?
他也找到了理想的切入点。
他想到了宁秋白新成立的传媒公司。
宁秋白本身是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视频博主,他的公司虽然初创,但具备了内容制作、渠道推广的雏形能力,而且正处于需要优质内容打开局面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宁秋白是熟人,知根知底,合作起来沟通成本低,也相对可靠。
夏念清的计划是,不直接以创作者的身份露面,而是以“内容提供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将一些另一个世界经过市场验证的、适合当下环境的歌曲、小说创意或短视频剧本,提供给宁秋白的公司进行制作和运营。
他出核心内容,宁秋白的团队负责执行和推广,利润分成。
这种方式,既能快速将脑海中的知识变现,积累更多的原始资本,又能借助宁秋白现有的平台规避自己初期缺乏资源和名气的短板,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低调。
至于第一个“作品”选择什么,他心中已有了几个备选方案。
一些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且在他记忆中曾经在网络上掀起过热潮的民谣或流行歌曲,是初试牛刀的不错选择。
晚饭后,夏念清回到家,没有继续啃乐理书,而是打开电脑,建立了一个加密文档。
他思索片刻,开始在键盘上敲打起来,将脑海中一段清晰无比的旋律,尝试用刚刚学到的乐理知识,结合简谱和文字描述,尽可能细致地记录下来。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大二的选修课下周三就要开始了,他打算选几门相关类型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