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中埋藏着刻骨仇恨、眼神变得异常沉静、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武艺和学识中的……复仇者与觉醒者。
他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武艺进步神速,心智更是以远超同龄人的速度成熟起来。
草原的政权更替,也在这几年间风云变幻。那位暴戾的苍狼部单于,在一次狩猎中离奇地“意外”暴毙身亡。经过一番并不平静的权力交接,金狼部的颉利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北狄单于。
颉利的政策,相较于前任,确实缓和了许多。他不再进行无休止的极限压榨,许多原先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部落得以稍稍喘息,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草原狼王的本质不会改变。颉利依旧崇尚武力,提倡通过战争掠夺来壮大北狄。只是他的手段更加灵活,更懂得恩威并施。
与此同时,凌云部内部也完成了权力的交替。新一任族长上台,而云澈,也已彻底成长起来,凭借无人能及的武勇和智慧,成为了凌云部新生代无可争议的领袖,被誉为部族百年不遇的天才!在他的带领下,凌云部抓住颉利上位初期相对宽松的环境,励精图治,逐渐恢复元气,实力稳步提升,最终成功跻身北狄九大核心部族之列!
然而,无论外部草原政权如何更迭,无论凌云部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起伏,有一个共识,始终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知情凌云部族人的心底,从未动摇——那就是与汉人的秘密联系与贸易,绝不能中断!
在他们看来,这并非背叛。因为,是北狄王庭先背叛了他们!是那位暴戾的单于,漠视他们英雄的死亡,纵容凶手逍遥法外!是在凌云部后来遭遇一场可怕的瘟疫,无数族人痛苦挣扎、濒临死亡,他们再次向王庭求援时,颉利单于虽然语气缓和,却依旧以“王庭药物储备不足,萨满法力有限,难以兼顾”为由,再次搪塞了过去!
就在凌云部陷入绝望之际,是那些与他们长期交易的汉人商人,冒着巨大的风险,送来了大晟特产的、针对草原瘟疫有奇效的草药丹方!正是这些来自“世仇”的药材,控制了疫情,拯救了成千上万凌云部族人的性命!
自此,凌云部上下,对于汉人的敌意几乎消散殆尽。他们虽然坚守着底线,绝不会主动出卖北狄整体的军事布局或核心情报,但也会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将一些无关痛痒的、或是对汉人有利的消息,通过隐秘渠道透露过去。凌云部,就这样成为了整个北狄之中,与汉人关系最密切、最复杂,也最特殊的一个部族。
而云澈本人,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对汉人更是几乎没有敌意。相反,他利用部落与汉人贸易的便利,接触到了大量来自南方的书籍、器物乃至思想。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在汉商的指点下,不仅熟练掌握了汉人的语言文字,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无数汉家典籍。
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孙子兵法》的谋略智慧,到诗词歌赋中的情怀与壮美……汉文化那博大精深、璀璨辉煌的殿堂,向他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深深地被其中倡导的“仁政”、“王道”、“以和为贵”的理念所吸引和震撼。这与草原上弱肉强食、唯有杀戮与掠夺的生存法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亲眼目睹了太多族人、同伴、亲人在无休止的战争中死去,他内心深处,早已是一个极其坚定的反战者。
一个宏大的理想,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长——如果,能将草原,将北狄,也融入这倡导和平、秩序与文明的汉文化圈中,是否就能终结这延续了数百年的血腥循环?是否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家庭经历生离死别?是否北狄的孩童,也能像汉家儿郎一样,在学堂读书,而非只能在马背上学习杀戮?
小主,
这个理想,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转机很快出现。大晟王朝在新皇萧景琰的统治下,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强大起来!原本一直被北狄压着打的边军,变得骁勇善战,战术精妙,装备精良,接连给予北狄几次沉重的打击!萧景琰的雄才大略,如同耀眼的星辰,照亮了中原,也传到了北狄。
一天深夜,凌云部迎来了几位极其特殊的客人。他们全身笼罩在黑袍之中,气息内敛,行动无声,正是大晟皇帝萧景琰麾下最神秘的利刃——暗影卫!
原来,萧景琰在整合边境情报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凌云部这个与北狄主流格格不入的特殊存在。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能在北狄内部打开缺口、分化瓦解其势力的绝佳盟友。因此,他果断派出了暗影卫,进行最高级别的秘密联络。
面对大晟皇帝抛出的橄榄枝,凌云部内部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长老认为这是引狼入室,背叛狼神,坚决反对;另一部分则认为这是摆脱北狄压迫、为部族谋求新出路的千载良机,极力赞成。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部族未来的希望,新生代的最强者,也是最具远见的——云澈。
云澈没有参与争论,他只向暗影卫的使者,提出了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也是他心中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
“大晟皇帝,能否承诺,在将来,将北狄的土地和人民,也视若己出?能否在这里,建立起如同中原那般,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远离战乱、孩童可以读书明理的……美好家园?”
暗影卫使者带来了萧景琰毫不犹豫的、斩钉截铁的回答:
“陛下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日月所照,风雨所至,凡愿弃刀兵、习礼仪、奉正朔者,皆为大晟子民,朕必一视同仁,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此,乃朕之承诺,亦是大晟之国策!”
这个回答,深深击中了云澈内心最柔软、也最坚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