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拿下“星辉”并非易事。尽管它濒临破产,但盯上这块肥肉的人也不少。其中,最具威胁的,就是沈氏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根据林晚晚打探到的消息,沈默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项目,虽然未必像她一样清楚其未来的巨大价值,但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沈氏已经派出了接触团队。
(林晚晚内心:沈默……又是你。看来,我们注定要在这条路上狭路相逢了。也好,正好让你看看,如今的我,有没有资格做你的对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立刻行动起来,让周薇以启明资本的名义,正式约见“星辉科技”的创始人,一位名叫赵启明的技术狂人。
见面地点约在了一家格调安静、私密性很好的咖啡馆。
赵启明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带着技术人才特有的执拗,以及被现实磋磨后的疲惫和警惕。
“林总,”他开门见山,语气并不热络,“感谢您的约见。不过,我时间有限,目前接触的投资方也比较多,所以……”
(赵启明内心:又是一个想来捡便宜的资本家吧?穿着名牌,看起来这么年轻漂亮,能懂我们的技术吗?估计和之前那些人一样,只想压价,或者觊觎我们的核心算法,根本不明白我们想做的是什么!)
林晚晚没有在意他的冷淡,她将一份精心准备的文件夹推到他面前。“赵博士,我理解您的时间宝贵。在谈条件之前,不如您先看看这个。”
赵启明疑惑地打开文件夹,里面并非寻常的收购或投资协议条款,而是几页密密麻麻的技术分析报告和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精准地指出了“星辉”目前算法的几大优势所在,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在数据训练、商业化落地路径上的瓶颈,甚至提出了几条极具建设性的、突破瓶颈的思路。最后,是对AI医疗影像市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判断,数据详实,逻辑清晰,结论大胆却令人信服。
赵启明看着看着,脸上的不耐和警惕渐渐被震惊和专注所取代。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林晚晚的眼神完全变了:“林总,这些……这些分析是您做的?”
“是我们团队的初步研判。”林晚晚微微一笑,没有居功,“我们认为,‘星辉’的价值,远不止于解决眼前的资金困境。它的核心算法,有潜力改变整个医学影像分析的格局。我们启明资本,希望能与赵博士和您的团队携手,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正确的战略方向和市场资源,共同将这份潜力转化为真正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她没有像其他投资人一样,一上来就压价或者强调自己的施舍,而是展现出了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远大的共同愿景。
(赵启明内心:她懂!她是真的懂!不是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骗子!她提出的那几个思路,正好是我们团队最近在攻克的难点方向!如果能有这样的合作伙伴……)
林晚晚捕捉到他眼中的动摇,趁热打铁:“关于投资条件,我们可以谈。启明资本愿意给出比市场同期更高的估值,并且,我们可以签订协议,保证创始团队对技术研发的绝对主导权,启明只负责战略和商业化运营。我们需要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被掏空核心的壳子。”
这个条件,无疑击中了赵启明最大的心结。他之前接触的投资人,无一不想方设法要控制技术团队,或者低价买断算法。
“林总,您……您说的是真的?”赵启明的声音有些激动地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