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科研人员、士兵与工人齐聚一堂。
随着象征性的第一段基座竖立起来,礼炮齐鸣,彩带飘扬,掌声与欢呼声汇聚成浪潮。
记者们将这一刻的画面实时传遍世界,远隔千里的观众透过屏幕见证人类历史的转折。
天梯计划的总负责人刘全鸿教授在仪式上发表简短演讲。
他提及的不仅是“百草园”,那座环绕地球的农业园圃,更有并行的在轨构想。
人们将它们统称为“星环计划”,而百草园只是其中最具民生意义的一环。
除此之外,还包括:
“天穹”,一座综合性在轨实验室,汇聚最尖端的材料、医药和能源研究。
“逐星者”,一座巨型的轨道粒子加速器,用以突破人类在基础物理上的极限。
以及“星港”,一座专供在轨装配与维修的工程港口,将成为未来深空飞船的母巢。
所有这些构想,都是天梯计划的延伸,而太空电梯则是它们的共同基石。
只有这条通向星空的通道存在,‘百草园’的禾苗才能在轨道上生长,‘天穹’实验室才能稳定运转,‘逐星者’才能点亮第一道粒子光束,‘星港’才能迎来第一艘真正的深空之船。
当夜幕降临,施工现场依旧灯火通明。
高功率探照灯将海面照得如白昼,焊接的火花点亮黑暗,仿佛星辰坠落人间。作业船上的工人们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
每一颗螺栓、每一道焊缝,都是通往星空之路的基石。
在临时营房里,工人们匆匆用餐,简单的米饭与炖肉,却因劳累后的饥饿而显得格外香甜。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再过几年,也许我们的孩子能在课本里看到,第一座太空电梯的基座就是我亲手焊的。”
笑声在饭堂里回荡,带着质朴而真挚的骄傲。
而在科研宿舍的书桌前,年轻的研究员正在笔记里写下今日的记录:“第一根基桩完成入海,测试数据稳定。所有人都在欢呼。这条天梯,不仅是通往轨道的路,也是我们摆脱引力桎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