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情感交互优化协议 V1.0”在谢辞的核心运算中悄然运行。他像一个最顶尖的程序员,试图用代码和逻辑,去模拟和触发一种名为“浪漫”的、不可量化的化学反应。
第一步,是解决“文创礼盒”事件。他并没有立刻将那个溢价三倍买到的现货送到苏晚面前,而是根据协议中“惊喜”与“期待”的原则,设置了一个延迟交付指令——将在三天后的一个随机(由算法生成)时间点,通过匿名的同城速递送达。这符合李明宇所说的“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和“制造惊喜”。
接下来,是更艰巨的挑战:语言交互模式的优化。
谢辞开始有意识地在与苏晚的日常对话中,嵌入从数据库中提取的、经过初步语法和语境分析的“甜言蜜语”模块。这个过程,充满了令人啼笑皆非的“bug”。
比如,苏晚某天换了一条新裙子,在他面前转了个圈,期待地问:“好看吗?”
按照谢辞以往的直男思维,他会基于面料、剪裁、色彩搭配等客观因素给出分析报告。但这次,他调动了“情感交互协议”,搜索到匹配场景的推荐语句是:“你很美。”
于是,他看着苏晚,面无表情、语气平稳地陈述:“你很美。”
苏晚愣了一下,脸颊微微泛红,心里有点小开心,但看着他那一本正经、仿佛在汇报实验数据的表情,又觉得哪里怪怪的。
“就……就这样?”她忍不住追问。
谢辞的数据库立刻检索到,单一陈述句可能强度不足,需要追加修饰。他迅速调用备选语句,补充道:“像……嗯……星光落在了裙子上。”(这是他从某首诗歌里拆解出来的比喻句。)
苏晚:“……” 这比喻很美,但从他嘴里用播报天气预报的语气说出来,怎么听怎么违和!她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谢辞,你最近是不是看了什么奇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