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璀璨的囚笼

赞美之词如同香槟的气泡,不断涌来,将她包裹。她努力地应对着,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回答着关于创作灵感、技术手法的问题。顾言之始终在她身侧,在她词穷或遇到刁钻问题时,总能恰到好处地接过话头,用更专业、更圆滑的方式化解,并将焦点重新引回对她作品的赞誉上。

她感觉自己像一件被精心擦拭、置于聚光灯下的珍宝,享受着万众瞩目,却也失去了所有的私密与喘息的空间。

开幕酒会进行到高潮,顾言之安排了一个简短的致辞环节。他站在小型讲台上,灯光打在他身上,将他儒雅的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

他侃侃而谈,从林晚星作品中捕捉到的“时代精神碎片”,谈到她如何用视觉语言构建起一座“情感的镜宫”,又延伸到当代艺术在科技时代的价值与困境。他的演讲极富感染力,逻辑清晰,言辞优美,不仅拔高了林晚星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展示了他作为策展人的深厚学养和前瞻眼光。

“……林晚星小姐,用她的画笔,为我们这个日益数字化、抽象化的时代,找回了一种宝贵的、属于‘人’的体温与震颤。”他最后总结道,目光深情地投向站在一旁的林晚星,“她不仅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敏感而真诚的记录者。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祝贺她,也感谢她为我们带来的这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掌声雷动。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晚星身上,充满了敬佩、羡慕乃至一丝嫉妒。顾言之走下讲台,来到她面前,在众人的注视下,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

“你做到了,晚星。”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看,这就是你应得的荣耀。”

这个拥抱,在旁人看来,是策展人对艺术家的祝贺与肯定。但林晚星却感觉到一种被标记、被宣告所有权的意味。她僵硬地回抱了一下,心底那丝空洞感,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艳羡的目光中,无声地扩大。

随后是更加密集的社交。赞助商代表、潜在的大藏家、媒体记者……顾言之游刃有余地周旋其间,为她引荐,为她铺路。林晚星感觉自己像一只被上了发条的玩偶,按照预设好的程序,微笑,握手,寒暄,重复着早已准备好的说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的目光偶尔会不由自主地扫向入口处,像是在期待,又像是在害怕某个身影的出现。但那里只有不断涌入的、陌生的面孔。

酒会接近尾声,最重要的几幅作品已经贴上了代表“已售”或“预留”的红色圆点。顾言之的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满意神色。他将林晚星带到相对安静的休息区,递给她一杯清水。

“累了吧?”他的语气带着体贴,“再坚持一下,等送走最重要的几位宾客,我们就可以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