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操作平板的手指顿了顿,看向她,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无聊?这是社会关系中必要的仪式性活动,具有巩固联盟、传递信息和情绪价值等功能。从效率角度看,参与亲密社交圈的核心事件,有利于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
林晚星听着他这番基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的分析,忍不住笑了出来,心底那点微妙的涩意却悄然散去了些。这就是江辰。他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女生们为了一件伴娘服纠结半天的乐趣,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确保她能安全地去参加好友的婚礼,并认为这是“系统稳定”的必要环节。
“好吧,”她笑着说,“那我们就去参加婚礼。”
决定回国参加婚礼,像一块投入静湖的石子,让生活泛起了涟漪。林晚星开始着手处理一些搁置已久的事务。
她首先联系了埃琳娜·科斯塔和玛格丽特女士,告知自己已返回巴黎,并身体状况良好。她没有立刻提出展览计划,只是保持着沟通。科斯塔女士敏锐地察觉到她语气中的某种变化,没有过多追问,只是表示随时欢迎她交流新的想法。
同时,她也开始更深入地浏览“星火之窗”社区近期的动态。她看到了那些关于科技伦理、数据隐私的激烈讨论,也看到了许多年轻艺术家在平台上绽放出的、令人惊喜的创造力。社区没有因为她的暂时离开而停滞,反而在自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让她感到欣慰,也促使她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角色。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创作者或象征性的领袖。她希望自己能成为某种……连接者,或者催化剂。或许,可以将《余烬编码》的某些理念,以一种更开放、更具教育意义的方式,与社区进行分享?不是展示成品,而是展示过程,展示一种将极端体验转化为艺术语言的“方法”?
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丝兴奋。
傍晚,她将这个初步的想法告诉了江辰。他正在准备晚餐——严格按照营养学配比的沙拉和煎鸡胸肉。
“可以构建一个加密的子版块,邀请经过筛选的社区成员参与讨论。”江辰一边将沙拉装盘,一边提出技术方案,“数据脱敏和权限管理是关键。需要设计一套分级访问机制。”
他总是能立刻将她的艺术构想,转化为可行的技术路径。
“不急,”林晚星接过他递来的盘子,在餐桌旁坐下,“等我从国内回来再详细规划。”
窗外,巴黎的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将塞纳河染成一条流淌的光带。公寓里,灯光温暖,食物简单却用心。他们面对面坐着,聊着即将到来的婚礼,聊着“星火之窗”的未来,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琐事。
没有生死一线的紧张,没有理念交锋的激烈,只有碗碟轻微的碰撞声和彼此平和的语调。
这种平淡的、带着些许烟火气的日常,或许就是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与数据风暴之后,沉淀下来的,最真实的尘光。它不够璀璨,却足够温暖,足以照亮归巢的路,也足以孕育关于明天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