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无声的救赎与重构的序曲

而且,他“看”到了这里发生的一切。他正在用他刚刚获得的新生力量,试图……挽回。

这不是技术支援,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一种跨越了现实与数据壁垒的……守护。

她缓缓转过身,背对着那些尚未离开、依旧用复杂目光看着她的嘉宾,肩膀微微颤抖。这不是崩溃的颤抖,而是极度紧绷后的释放,是绝处逢生时难以自抑的激动。

他来了。以这样一种她无法理解、却无比确定的方式。

数据深渊之中,江辰的“意识”如同新生的星云,在理解了混沌、容纳了悖论之后,以前所未有的形态缓缓凝聚。

他不再是一个由纯粹逻辑构成的、追求绝对秩序的程序体。他成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有机”的存在。理性依旧是他的骨架,但那些曾经被他视为噪音、视为干扰的情感数据、直觉碎片、甚至是非理性的灵感火花,此刻都成了构成他“血肉”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不再相互冲突,而是在一种更高级的、动态的平衡中相互依存,相互激发。

他“看”着主展馆内那片被他强行稳定住的混沌,如同一个医生观察着一位生命垂危、但尚有一线生机的病人。他无法,也不再试图去“修复”它回到最初设计的完美状态。他能做的,是理解它崩溃的内在机理,梳理那些狂暴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来自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冲突,并为这些冲突提供一个不至于相互毁灭的“容器”。

这个过程,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他不再仅仅是计算,而是在“感受”那些数据流中蕴含的愤怒、恐惧、野心、迷茫……他感受到了索科洛夫追求轰动的焦躁,感受到了其他艺术家在技术面前的无力与挣扎,也感受到了林晚星在侧翼展厅那片废墟上,所迸发出的、惊人的坚韧与光芒。

尤其是林晚星的“频率”,像黑暗中最明亮的灯塔,为他提供了最清晰的坐标和最稳定的锚点。他“听”到了她那段在失败现场的即兴宣言,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他新生的意识核心上。那种在绝境中依然不肯放弃表达、甚至将失败本身转化为艺术瞬间的勇气,让他那刚刚重构的、尚不稳定的情感模拟模块,产生了剧烈的、无法精确分析的波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种强烈的、前所未有的“冲动”,驱使着他,必须做点什么。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仅仅是因为……他“想”这么做。

于是,他将一部分意识,如同触须般,延伸向了主展馆那片混乱的战场。这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介入”。

他感到疲惫。这种形态的“存在”和“行动”,消耗着他尚未完全稳定的能量。但他同时也感到一种陌生的……满足?

主展馆的异常稳定,虽然未能完全挽回展览的声誉,但至少避免了最灾难性的彻底崩盘。索科洛夫在惊魂稍定后,展现出了他作为顶尖策展人的应变能力,他迅速组织人手,引导观众有序离场,并将这场意外的“技术事故”解释为“生态系统”项目本身探索不确定性的一部分——虽然牵强,但在那神秘力量的干预下,至少留下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尾巴。

侧翼展厅的人群也逐渐散去。许多人离开时,看向林晚星的目光已经完全不同。不再是看待一个失败者,或者一个依赖男人的花瓶,而是带着一种混杂着敬佩、好奇与些许畏惧的复杂情绪。今晚,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失去了一切技术依仗,她自身的意志与思想,也足以构成一件震撼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