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的手指在急救包夹层里摸了三圈,才确认录音笔还在《战地护理手册》下面。
走廊尽头的监控红光已经熄灭,她却没有急着离开,反而把急救包抱到窗台,借着路灯拆开。
微型录音笔的金属外壳沾着她掌心的汗,她用指甲撬开侧面的卡槽,将存储卡插入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
剪辑软件的进度条在“静园”“记忆重构”“烧掉她爷爷的军功章”这些关键词上来回拖动,她的呼吸越来越轻——就像在拆解一颗定时炸弹。
当周文昭那句“秦翊该记不得自己父亲叫什么了吧”响起时,她突然停住,屏幕的蓝光在她眼底晃出细碎的光斑。
“总得有人替他喊出来。”她对着平板轻声说道,指尖快速操作,将杂音降到最低,又用变声器处理了背景中的电梯震动声。
凌晨三点十七分,匿名邮件带着加密附件发送至“老兵之家”“红旗论坛”“钢枪记忆”三个论坛。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她的后颈泛起一层鸡皮疙瘩——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某种滚烫的东西从心脏涌上喉咙。
六小时后,“老兵之家”的置顶帖被刷爆了。
“静园?老子当年守过T岛北滩,那片荒坡我熟!”
“记忆重构?狗日的想给老子孙子灌迷魂汤?老子带家伙去!”
“坐标发我!三十人小队集合!”
小豆盯着手机推送的论坛截图,指节捏得发白。
她清楚这些老兵的脾气——当年能扛着炸药包冲进战线的人,如今也能拄着拐杖杀向“静园”。
直到手机弹出军方官微的消息:“网传‘静园’事件系涉未成年人保护案件,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请广大网民勿信谣、不传谣。”她这才松了口气——上面终于有了反应。
此刻的守陵屋内,秦翊正躺在木板床上。
周文昭的话像一根生锈的钉子,深深钉进他的太阳穴。
“该记不得父亲的名字了吧”——这句话在他脑海中转了十七圈,每转一圈,他就想起父亲最后一次抱他的温度。
那时他刚满七岁,父亲要去边境执行任务,蹲在院子里给他系鞋带:“小翊,要是哪天爸爸回不来,你要记住,秦家的骨头是刻在史书里的。”
他猛地翻身坐起,床头的搪瓷缸被撞得叮当作响。
摸索着掏出铅笔,粗糙的纸页在掌心窸窣作响。
第一笔落下,笔尖刺破了纸面;第二笔,“秦”字的一横歪斜得像被风吹折的旗杆;第三笔、第四笔……他越写越快,纸页被戳出十几个洞,却始终重复着三个歪歪扭扭的字:“秦——战——国”。
“我记得!”他突然嘶吼,铅笔断在指缝间。
左手摸索到墙上的镜子,用力一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