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清源

……

他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大儒毕生的修为与感悟。

当这篇文章,完成的瞬间。

它便化作了无数道清亮的光芒,融入了那道,早已覆盖了整个北安州的“道统”领域之中。

……

第二天。

一份同样名为《北安新声》的“报纸”,出现在了州城的街头巷尾。

这份报纸,没有唐家的署名,也没有任何人的署名。

它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报纸上,也只有一篇三百字的文章——《劝学篇》。

当那些之前,还为《少年大奉说》而热血沸腾的士子们,读到这篇文章时。

他们都沉默了。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迷茫、挣扎,甚至……愧疚的神色。

感觉自己仿佛做错了什么。

又感觉自己仿佛背叛了什么。

他们被这篇文章中,那温和而又正确的道理说服了。

是啊……郑家大儒说的,才是圣人经典中,最根本的道理啊!

那个苏文渊,虽然文章写得激昂,但似乎……真的有些,本末倒置了?

一场由《北安新声》掀起的思想风暴,就这么被一篇三百字的《劝学篇》,轻描淡写地平息了。

甚至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地发生了逆转。

……

“苏公子,不好了!”

唐家的信使快马加鞭,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找到了苏文渊,将州城内发生的一切都告知了他。

“现在城里……城里都在说……说您是‘哗众取宠’,是‘歪理邪说’……”信使的声音,充满了焦虑。

苏文渊静静地听完了他的叙述。

他看着那篇被信使带来的《劝学篇》的抄本,久久没有说话。

良久,他才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

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沮丧。

有的只是一种棋逢对手的……昂扬战意!

“好一个‘正本清源’……”

“好一个‘润物无声’……”

他看着窗外,那条通往州城最后的道路。

眼中战意熊熊燃烧!

“郑大儒……”

“您这篇《劝学篇》,确实无懈可击。”

“但是……”

“道理只是讲给读书人听的。”

“而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

“是给这天下所有的……百姓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