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拱手言道:“陛下,我支持晋王上位,话说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庶。即便晋王年幼,可陛下尚在壮年,有足够的时间教导。”

长孙无忌一言便将支持李恪的诸臣怼了回去,无可辩驳。儒家思想就是这般说的,他们又是儒生,如何反驳?

一时间晋王李治好似已经稳坐太子之位,没了悬念。

“陛下,话虽如此,可蜀王的优秀也不可忽略,仅因一句话便剥夺了其资格,属实不该。

晋王今年十五,可在十二之龄,晋王还时常挂着两串鼻涕招摇过市,即便经过培养,继位之时可能也堪堪达到蜀王如今的水平。”

长孙无忌也是无可反驳,李治确实比较晚熟,也就是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才好似长大了一般。

杨晨看着纠结的两方阵营,出班道:“陛下,何不将蜀王与晋王唤来,问问他们自己的想法?”

杨晨本不想管这闲事,可长孙无忌可不这么想。杨晨是他的女婿,他岂有不用之理?缩在后面当小透明的杨晨,便得到了前排官员的传话。

李世民看到杨晨出列,也是意外。不过杨晨说的也没有错,还是将他们二人寻来,问上一番比较稳妥。

今日这般,不将他们二人寻来,无论立谁为太子,另一方心中怕是都不会爽利。最后会不会演变成李承乾和李泰这般场面犹未可知。

经过此事,他也是明白了,自己教育和父皇一样,存在问题。自己记恨了父皇一辈子,回头发现,自己和父皇又有什么不同?

一样的结果,只不过自己是嫡次子造反,李承乾是太子造反罢了。

“王德,去将蜀王和晋王请来。”

此次随王德一同前来的不只是蜀王与晋王,还有蜀王生母杨贵妃。

杨贵妃进门便跪地俯首,“民女参见陛下。”

李世民眉头微蹙,不满的看着杨贵妃。这是什么意思?朝堂上自称民女,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杨贵妃却是无视李世民的冷厉目光,高声道:“陛下,蜀王不参与皇储之争,若是陛下执意让蜀王参与,便将我母子二人贬为庶民。”

杨贵妃此番举动,让支持李恪的大臣一阵哑火,他们不明白,这是大好的机会,杨贵妃为何会放弃。

李世民都快气笑了,“怎么,我大唐太子之位就这么入不得你们母子二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