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斯布鲁克大学古老的石砌建筑群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沉睡的巨人。这个时间点,校园里只有零星几个裹紧大衣匆匆赶早课的学生,呵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
陈默、零和林薇伪装成普通学生(零不知从哪弄来的旧外套和围巾勉强遮住了他们的狼狈),混入人流,朝着图书馆的方向移动。林薇的状态依旧很差,大部分重量靠在陈默身上,脸色苍白,但眼神却比之前清醒了一些,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专注,指引着方向。
图书馆厚重的大门缓缓推开,温暖而带着旧书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内部空间宏大而安静,只有翻书页和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他们避开前台,按照林薇模糊的记忆,沿着盘旋而下的楼梯,走向很少有人涉足的地下室。
地下古籍修复部位于走廊最深处,一扇不起眼的、包着铁皮的木门紧闭着,门牌上的字迹都已模糊。零用极细的工具迅速处理了老旧的锁芯,门悄无声息地滑开一条缝。
里面是一个充满尘埃和时光气息的空间。高大的书架顶天立地,堆满了等待修复的古老卷册和线装书,空气里弥漫着纸张、胶水和各种化学试剂的味道。工作台上散落着镊子、放大镜和特制的灯具。最里面角落,果然摆放着几台看起来颇有年头的电脑和一台老式的、需要专用线缆连接的网络交换机——一个被数字时代遗忘的角落。
零迅速反锁房门,并用一个书架巧妙地从内部抵住。他第一时间检查了那几台电脑和网络接口。
“设备老旧,但可用。内部局域网,物理连接,与大学主网有防火墙隔离,但并非完全断绝。”零快速做出判断,同时拿出一个特制的接口转换器,开始尝试连接那台报废军用笔记本里拆下来的存储芯片。
陈默将林薇小心地安顿在一张铺着软垫的修复工作椅上,给她裹紧毯子。她的目光紧紧跟着零的动作,呼吸微微急促。
存储芯片被成功读取!零的手指在布满灰尘的键盘上飞快操作,老旧的显示器闪烁着,跳出熟悉的、经过层层加密的界面。
首先恢复的是比特币行情窗口。
BTC/USD: $208.40
价格稳定在了两百美金上方!虽然比“熔炉”呼吸时的峰值有所回落,但依旧维持在一个惊人的高位。成交量依旧巨大,但那种诡异的、毫无规律的剧烈震荡已经平息,市场似乎暂时消化了那场风暴,或者说…在等待着下一次“呼吸”。
论坛和新闻板块充斥着各种猜测、狂热和警告的声音。“新纪元”、“巨大泡沫”、“史无前例的波动”、“监管介入”等词汇频繁出现。恐慌和贪婪交织,但总体情绪被这突如其来的财富效应推向了一种诡异的亢奋。
“泰坦资源收购樱花交易所的案子的确完成了。”零调出另一份缓存的财经新闻,“官方通稿语气乐观。股价小幅上涨。”
斯特拉克的计划仍在稳步推进,甚至可能借助这场混乱更快地 consolidating 权力。
陈默的心沉了下去。他们引发的动荡,似乎只是让水面翻腾了一下,并未能撼动水下的巨鳄。
“能追踪到‘熔炉’启动时的具体资金流向吗?”陈默追问。他想知道那怪物到底是怎么“吃东西”的。
零调出更深层的链上数据分析工具(显然是提前预装好的),输入了“熔炉”启动的大致时间窗口。
屏幕上开始滚动海量的、经过匿名处理的交易数据。几分钟后,分析结果呈现出来,令人瞠目结舌!
在那场极度混乱的波动中,有数以万计笔微小的、看似随机的交易正在同步发生!这些交易的单笔金额极小,但总量巨大,它们如同精准的蜂群,在价格每一次剧烈波动的极短时间内,高抛低吸,攫取着微小的价差!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交易的成本低得不可思议——它们似乎完全无视了正常的区块链网络拥堵和交易手续费,以一种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在运作!
“这不是人类的操作…也不是已知的算法…”零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它像是在…直接利用区块链协议层的某种…漏洞或后门…在进行无摩擦的套利!”
直接利用协议漏洞?零成本套利?这完全颠覆了现有的金融规则!
这“熔炉”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不仅引发波动,更能在波动中近乎无敌地收割!
而它所收割的利润…
零追踪着那些微小交易的最终流向。资金经过无数层混币器翻滚,最终汇入了一个…黑洞?
不,不是黑洞。是一个设计极其精妙的、不断自我毁灭和重建的“链上永动保险库”。资金进入后,大部分用于维持这个保险库的运转和支付那近乎零成本的“手续费”,另一部分则被兑换成多种主流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分散存储到数千个新生成的地址中,其所有权规则复杂到令人发指,似乎需要通过那“种子”和“钥匙”才能最终动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它就像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贪婪的、永不满足的金融黑洞吞噬机,一边制造混乱,一边在混乱中疯狂增殖自身!
陈默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他们释放的,是一个足以吞噬整个现有金融体系的怪物!
而这一切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