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门在范建身后合拢,将外面的秋声与喧嚣隔绝。
室内安静,唯闻红泥小炉上银壶水沸的咕嘟声,以及窗外风吹竹叶的簌簌响动。
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茶香与淡淡的书卷气。
一张宽大的花梨木书案上,并未展开任何画轴,只摆着一套素雅的白瓷茶具。
李云潜执壶冲泡,行云流水,橙黄的茶汤注入盏中,香气醇厚,是上好的武夷岩茶。
叶轻眉安然坐在下首一方扶手椅上,姿态放松,手边小几上放着一碟刚剥好的核桃仁,她随手拈起一小块吃着。
范建引林若甫进来后,便守在了靠近门边的位置,顺手将半扇窗页合拢了些,既透气,又阻隔了声音。
“林侍郎,请坐。仓促相邀,唯有清茶一杯,莫嫌简慢。”李云潜抬手示意,语气比在外间多了几分郑重。
“殿下亲自烹茶,已是殊遇,臣不敢当。”林若甫拱手,目光快速扫过室内。
世子亲自烹茶,叶轻眉俨然在座且神态自若,范建守门。这个阵容让他心下凛然,知道这将是一次远超预期的核心会谈。
“方才席间不便深谈,”李云潜将一盏茶推至林若甫面前,“日前兵部关于京畿三辅兵员勘核的文书,批复及时,条理清晰,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周折。侍郎雷厉风行,潜,感佩于心。”
他指的是一件小事,但在此刻提出,意义非凡。是感谢,更是试探性的橄榄枝。
林若甫双手接过茶盏,欠身:“殿下谬赞。分内职责,唯求公允效率,不敢居功。”
他心下明了,回答得谨慎而得体。
此时,叶轻眉清亮的声音响起,她并未寒暄,而是直接切入了一个具体问题:“林大人,日前翻阅一些旧档,见纪元三十七年兵部曾试行过‘以商补运’,由几家大商号承保部分边军粮草,至榆关一线。据说,效率提升了三成,损耗降了五成。为何次年便废止了?可是遇到了难处?”
她问得突然,角度尖锐。并非直接询问兵权军务,却直指军队后勤保障的核心痛点与利益纠葛。
林若甫一怔,不由重新审视这位女子。
他略一沉吟,答道:“叶姑娘竟也关注此事?此策初衷虽好,然施行起来,触动原有漕运及沿途州府利益甚巨,反弹强烈。且当时承保商号实力不均,信誉难考,恐成尾大不掉之势,故暂缓施行,从长计议。”
“不是暂缓,是废止。”叶轻眉轻轻纠正,指尖又拈起一块核桃仁,“利益分割可以再谈,规则可以重定。商号实力可以遴选、担保,甚至培育。但边境安稳,将士饱暖,难道不比那些人的利益重要?三成效率,五成损耗,省下的可是实打实的国帑和可能因粮草不济而流失的人命。因噎废食,岂不可惜?”
她话语平静,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与务实精神。
林若甫一时无言,只得默然品茶,掩去惊异。
此女见识,绝非寻常。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了。
李云睿站在门口,笑吟吟地托着一碟刚出炉的桂花糕,甜香瞬间压过了茶香。
她声音娇脆,带着嗔怪:“哥哥们好雅兴,躲在这里吃茶,倒让我好找!新做的桂花糕,给你们尝尝鲜,也暖暖身子。”
她目光在室内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