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米缸底下藏金脉

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质变,却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激起涟漪,却远未能触及潭底的暗流。

官营钱铺连开三日,门前长龙从最初的恐慌挤兑,渐渐变为有序兑换,到了第四日,甚至有人开始用白银反向兑换铁钱,只为去官铺买那每日限量的平价米。

铁钱的信誉,在京城百姓心中,已然回稳了六成。

这“能兑得出”四个字,成了比圣旨更管用的定心丸。

户部衙署内,苏文济却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将一叠来自各区巡查员的报告拍在范建桌上,声音里满是憋屈:“大人您看!郑万舟那帮人,学精了!”

范建一张张翻过,眉头拧成了疙瘩。

郑万舟并未退却,反而悄然换了打法。

他授意旗下所有钱庄,不再公开拒收铁钱,而是挂上了“本店愿体谅朝廷,与民方便”的牌子,可每当有人用铁钱兑换银两或铜钱时,伙计便会笑脸相迎,然后以“铁钱磨损严重,需扣一成损耗”为由,硬生生刮下一层油水。

十枚铁钱进去,只换得九枚的价值。

更阴损的是粮行。

他们不再公然涨价,而是推出了所谓的“民生搭配包”——三斤尚可入口的糙米,必须搭配一斤明显开始发霉的豆子,打包售卖。

这包裹的价格,不高不低,恰好在百姓咬牙能接受的范围内,且全部用铁钱结算。

“他们这是在恶心人!”苏文济气得脸颊涨红,“百姓们想买好米,就得多花钱;想用铁钱,就得吃亏。他们不违法,可这怨气,一分不少地全攒到咱们朝廷头上了!长此以往,民心还是要散!”

范建沉默不语,这是用无数根看不见的细针,扎在新政的血脉里,缓慢地放血。

消息传回东宫,李云潜听完范建的陈述,脸上不见半分怒色,反而浮现一抹冰冷的笑意。

他将两枚铁钱在指间翻转,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他们不违法,只是因为我们还没告诉他们,什么是法。既然他们想在规则的边缘跳舞,那孤,就为他们重新画一条线,一条踩上去就会掉脑袋的线。”

“殿下英明。”叶轻眉的声音适时响起,她早已看穿了对方的伎俩,“这是典型的温水煮蛙。他们用微小的、合乎‘常理’的刁难,不断累积民众的不满,同时消耗我们的行政资源,让我们疲于奔命。等到怨气积累到顶点,他们再稍一煽动,就是又一场挤兑风暴。”

她走到舆图前,目光清亮如星:“既然他们想利用市场,那我们就用市场的规则,把他们彻底打垮。”

她的手指点在京城地图上,语气果决:“我建议,立刻推行《民生商品明码标价令》。第一,强制规定所有粮食、布匹、油盐等基础民生品,必须分项、分级明码标价,一斤就是一斤,一尺就是一尺,严禁任何形式的捆绑强卖。第二,设立‘价格巡查组’,就从那些街头混混里招募,比如赵十三之流。”

范建一愣:“用混混?”

“对。”叶轻眉点头,“他们比衙役更懂市井的门道,谁家后院藏了多少货,谁家掌柜最擅长缺斤短两,他们门儿清。给他们一个名分,每日巡查上报异常报价,一经核实,立刻重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监督那些曾经瞧不起他们的人。”

李云潜眼中精光一闪:“好一个以毒攻毒。”

“这只是第一步。”叶轻眉的语调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猎人般的兴奋,“最关键的是,命范大人放出风声,就说户部为稳定粮价,将于十日后,在西市公开拍卖十万石战略储备粮。记住,要强调三点:一,全部是来自北方的上等新米;二,只接受铁钱支付;三,不限量,价高者得!”

此言一出,连李云潜都感到了其中的凛冽杀气。

这消息一旦传出,那些囤积居奇的私粮商人,无异于头顶悬了一把利剑。

如果官府真的低价抛售海量新粮,他们手里囤积的那些高价米,一夜之间就会变成烫手山芋,砸在自己手里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