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娇度:85%
K大物理俱乐部,在社长诸葛亮的带领下,是校园里一个近乎传奇的存在。他以其超越常人的智慧、缜密如机械的逻辑和算无遗策的谋划能力,将俱乐部打理得井井有条,获奖无数。对于希流而言,能加入这里,最初是源于对物理的热爱和对这位天才学长的由衷敬佩。
诸葛亮,蓝发飘逸,羽扇轻摇,凤目之中总是含着洞悉一切的淡然笑意。他优雅、博学、冷静,仿佛世间万物皆是他棋局上的棋子。希流作为俱乐部里极有潜力的新人,很快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
“希流,你这个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设想,角度很独特。”一次小组讨论后,诸葛亮单独留下了她,指尖轻点着她提交的报告,语气是纯粹的欣赏,“不过,这里的数据模型可以更优化,引入薛定谔方程的这个变式,或许能减少百分之十七的误差。”
他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串复杂的公式,行云流水,如同艺术。希流看着那精准的推导,心中满是叹服。
“谢谢社长指点。”
“叫我孔明就好。”他微微一笑,凤目微弯,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亲和力,“你的思维很敏锐,只是缺乏系统的引导。以后,你可以多跟我交流,我会帮你将这份潜力,发挥到极致。”
从那以后,诸葛亮对希流的“指导”变得频繁而深入。他为她量身定制了阅读书目、研究计划,甚至细致到每日的时间安排。他像一位最耐心的导师,将复杂的物理概念抽丝剥茧,引领她进入更深奥的知识殿堂。希流感激不尽,学习也突飞猛进。
然而,她渐渐发现,这种“引导”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他为她设定的路径,不允许有任何偏离。
“希流,你昨天下午三点到四点,原本应该完成《天体物理概论》的第三章阅读,但你去了图书馆的文学区。”某次俱乐部活动后,诸葛亮状似无意地提起,语气温和,却让希流脊背一凉。
“我……我只是想换换脑子。”
“我理解。”诸葛亮羽扇轻摇,笑容不变,“但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不必要的消遣,会分散你的精力,影响核心目标的达成效率。你的大脑,应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他递给她一张新的日程表,“这是我为你调整的,更符合‘最优成长曲线’。”
他开始“关心”她的全部生活。他会精准地知道她早餐吃了什么,并“建议”更营养的搭配;他会指出她某件衣服的材质不利于专注思考,并“推荐”更合适的款式;他甚至会在她与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交谈稍久时,“适时”地出现,以讨论课题为由将她带走。
“希流的心思纯净,容易被外界干扰,我需要确保她处在最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中。”他总是能用最理性的言辞,将他的干涉包装得合情合理。
希流感到一种无形的网正在收紧。她尝试着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孔明,我觉得也许我可以自己安排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