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罪己诏的内容有伏笔,希望大家认真看不要跳过】
……
时,大唐洪武七年,年末。
忽然一道诏书传檄天下,引动各方势力纷纷震惊。
罪己诏!
竟然是来自于云朝太上皇的罪己诏。
“朕,云赵退位之皇,曾承天景命,曾广有四海,然则一生碌碌无为,治国治政皆都庸庸,享荣华而贪安逸,受供养而轻子民。 ”
“在位三十余载,民间苦不聊生。”
“边疆驻守将士,兵饷粮饷不足。”
“然,将士无怨无悔,浴血奋战戍边,为保中原国土不失,捐躯沙场慷慨赴死。”
“八年之前,国战当头,有云朝边军之折家,种家,全族死战不退,竟致满门灭绝,朕却如缩头乌龟,躲入山中自称养老,明明心中有愧,始终不愿低头。”
“今日,得逢天赐机缘,朕之喜爱重外孙,于风雪酷寒之中解救一女一童,问询方知,乃忠良之后也。”
“噫吁嚱,上苍尚且开恩,留赤血英烈之苗裔不绝人世,朕曾为人世之皇,岂能碍于颜面而不肯羞愧?”
“既此,下罪己诏,昭告天下,告谕臣民……”
“云朝之灭,罪不在边军,朕躬身自省,皆我赵氏之罪也。”
“一则轻慢边军之备,不修城墙,粮草空饷,军械采办贪腐成风,将士忍饥挨饿空手作战。”
“二则用人用臣未察,远忠良,亲奸佞,使忠勇之臣不能尽用,使口舌佞臣放肆朝堂。”
“三则懈怠政务贪图安逸,内有黎民百姓之疾苦,外有异族虎视眈眈之威胁,朕却优柔寡断,不思扶持边军。”
“亡国之祸,罪在失德,朕之失德,戕害百姓。”
“朕此罪己诏,乃责无旁贷尔,两大边军为国殊死,全族英烈于沙场搏杀,死后尸骨竟无收敛,虽忠良却不得马革裹尸。”
“朕羞愧,朕罪己!”
然则朕已垂垂老矣,且已退位无力弥补过错!”
“因于此,求助当代中原天子正朔。”
“中原当代之天子正朔,已然欣然允诺朕之求助,是故,朕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当做如下弥补……”
“其一,大唐之天子,代朕追封臣,折家,种家,颁布表彰功绩之书,立为昭烈英武之家。”
“其二,朕以云朝赵氏太上皇之身,做决断,取赵氏祖辈积攒宝库一座,九千万贯,资助俩大昭烈边军家族之遗孤苗裔。帮其重建折家军,种家军……”
“兵马数量,各二十万,如财力不够,朕将继续再取宝库资助之。”
“其三,大唐为朕之晚辈,已然承诺,代朕受过…… ”
“从即日起,唐帝宣誓,必宵衣旰食,必清平吏治,严防贪腐,整饬恶官。”
“从即日起,唐帝立誓,必秣马厉兵,必灭绝西夏,报中原之世仇,复中原之故土。”
“一切罪孽,罪在朕身。”
“今日罪己之诏,告谕天下子民,朕虽垂垂老矣退位,有大唐天子代为弥补。”
“吾辈天子,中原正朔,当时时躬省,当日日自律。以报将士之忠,以慰英烈之死。”
“愿,上苍垂帘,不可苦我华夏子民,诸般罪孽尽加吾身……”
“朕,今日罪己,终于无愧于心,终于有言面对列祖列宗,吾虽未能守住赵氏天下,但吾已有勇气面对天下指责。”
“大唐天子继承赵氏之正朔,当不辜负四海苍生之厚望也。”
“罪己如上,赵氏末代皇,叩拜天下,求乞宽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