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穷举式实验

这里的加班和外面公司的加班不一样。

后者至少还能回家,起码有个下班时间。

这里的……

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去睡觉,只要没出现心理疾病,就一直在这儿实验。

当然,还有一点和外面不同。

霍德华这个项目负责人,了,比任何人都更拼命。

他每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台前或数据分析终端前。

研究员总能看到实验室里那个孤独的身影,在屏幕的白光映照下专注地工作着。

终于,过了将近半个月,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二个位点以及刺激程度。

“第二位点确认,坐标参数已记录。电流强度0.23毫安,频率75赫兹,脉宽150微秒。”

经过多次实验对比,他们发现实验体的清醒时间相比于短刺激有了明显的提高,大概在20秒。

这一结果振奋了所有人。

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几个年轻的研究员甚至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但欢呼声很快平息,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

这才刚刚开始。

霍德华还没开口,大家就自发的开始加班加点找第三个位点。

没有人需要动员,没有人提出休假,所有人都被这个突破性进展点燃了热情。

第三个位点更难以寻找。

它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里,他们测试了上百个候选位点,调整了数千组参数组合,记录了海量的实验数据。

最可怕的是,一直都是失败。

但每个人都咬牙坚持着,最终在无数次失败中获得了一次成功。

从这里开始,整个研究团队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个体差异了。

即相同物种的不同个体后续的位点和刺激程度又不同。

从第三个位点确认后,又过去了整整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里,他们动用了实验室所有可用的实验体,日夜不停地进行测试和调整。

但进展却慢得令人沮丧,他们只确认了两个实验体的完整参数方案。

霍德华意识到,他们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去支撑,不然往后难度会指数性提高。

靠着这样穷举式实验,根本就没办法进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