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杜如晦的儿子杜构。
“是啊。”杜如晦也站出来附和。
在场众人当中,在这方面,没有人比他们俩更有发言权了。
毕竟,是真舍得将自己的儿子送去艰苦之地磨炼。
“西州虽远,然驼铃所至,为大唐疆土,青年才俊赴边历练,正是'天将降大任'之义。”
杜如晦眸光看向众人。
“譬如犬子在广州,在岭南,协助督办占城稻一事,虽说辛苦了一些,人都晒的黝黑,倒也练就了许多本事,总比待在这长安城里,终日埋首在纸堆里要强一些。”
一阵细微的骚动掠过朝班。几个原本想反驳的御史悄悄把脚缩回袍袖下。
这的确无法反驳。
人家的两个孩子,以身作则了,而且,还做出了成绩。
李世民嘴角微微扬起。
“读书人,要做到'经世致用',这并不容易,但是总归是要迈出这一步的,否则,说什么都没用,诸位爱卿,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从朕登基以来,你们整日总念着,教化,教化。”
“如今真到了要教化百姓的时候,怎么就跟当初说的,有了出入呢?”
李世民此言一出,朝堂中更是寂静。
打嘴仗最厉害的,无非就是这帮御史言官。
而现如今,用他们的话,来给他们讲道理,若是继续辩下去,无非也是打了当初他们自己的脸。
“好了,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要说的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李世民笑道:“退朝吧。”
众臣纷纷拱手。
“恭送陛下。”
李世民起身,带着王德和诸多内侍离开了太极殿。
泾阳县庄子上,李复带着一行护卫在书院视察。
今年书院的各个分院更加热闹了,有了新的学生加入分院。
以往不被看好的农学院,倒是成了香饽饽。
李复还想着李泰的话。
李泰明年想要去扬州就藩,希望走的时候,也能够带一些农学院的学生到扬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