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去,怕不是又要等到过年才相见。

去年中秋节,李泰斗待在扬州,不曾回来.......

这孩子也是个犟种,认定了一件事,就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去做,非要做成了不可。

庄子上的书院,近几日气氛格外的热烈,甚至盖过了春日的暖意。

书院里巨大的告示牌矗立在书院中心广场最显眼的位置。

上面张贴着由书院山长亲自签发的倡议书。

要问书院的山长是谁?

当今太上皇陛下!

正月二十那日,李渊来了一趟庄子上的书院,顺带着在行宫住了几日。

书院是正月十八开学,正月二十有考试。

考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李渊就在书院露面了,书院广而告之,山长的人选,便是当今太上皇陛下。

有太上皇这块金字招牌,书院的地位瞬间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李渊的墨迹酣畅淋漓,告示标题赫然醒目。

此刻,这位身份尊崇无比的山长,亲自签发了倡议书,其标题赫然醒目,如同战鼓擂响在每个人的心头:

“响应朝廷,奔赴西海,以我之学,开拓万里!”

告示旁,围满了身着各色学院服饰的学子。

他们有的穿着利落的短打,袖口还沾着些许墨渍或泥土,是工学院和农学院的学生;有的则穿着儒衫,但眼神中同样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倡议书的内容,是号召书院中工学院、农学院、乃至医学院、算学院等各分院的优秀学生,自愿报名,组成一支特殊的“西进支援团”,前往新设立的西海都护府,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之中。

朝廷三年灭两国,置新都护府两处,而这两处都护府,要牢牢的掌握在大唐手中,彻底成为大唐版图中的一块,只是占据了还不够。

要经营,要开发,要同化。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庄子,也传到了长安城中。

年初太上皇正式就任书院山长一职,虽说年前就已经放出了风声,可是正式就职这一日,茶楼饭肆之中,仍旧是议论纷纷,是长安城最热门的话题。

而现在,朝廷需要书院的学子。

尤其是分院的那些,有正儿八经真才实干的。

更是让人震惊了。

原来,朝廷如今,如此重视百工百业........

以前被人看不起的杂学,如今,真的有了用武之地。

学以致用!

李复站在书院的阁楼之上,在窗前,俯视着中央广场,看着底下那攒动的人头和激昂的景象。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李复喃喃自语,嘴角微微扬起。

至此,书院才彻底成型。

不过,仅仅只是学生的一腔热血,这是不够的。

西海都护府地处辽阔,环境艰苦,基础薄弱,要将那里真正纳入大唐的有效治理,并开发出来,绝非易事。

书院的学生不怕吃苦,但是也不能让人家只吃苦。

书院要对前往西部的学生纳入奖励补贴机制,这个要跟朝廷的区分开。

也就是,他们要领两份,一份是朝廷给的,一份是书院给的。

他们可以投身西部,但是朝廷要保障他们的家人在当地能够衣食无忧。

这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肯定。

书院这边,培育出来的学生去西部发光发热了,对于书院的名誉,也是一种有效提升,所以,书院也不能就放任不管了。

总之,要让学生们,没有后顾之忧。

总而言之,还是那个道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