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良业将颜相时的话,转告给了李复。
李复摸了摸鼻子,难得地露出了一丝讪讪之色。
“嗯,颜老先生一片好意……改日,改日一定登门请教……”
嘴上这么嘀咕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琢磨。
还是得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儿子将来的面子,硬着头皮去啃一啃书法这块硬骨头了。
虽然当爹这种事,也是有了李睿之后的头一回,但是毕竟是爹嘛,给儿子做个好榜样。
总不能儿子学问日益精进,写字越来越有模有样,回头一看自己老爹的墨宝,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吧?
形象岂不是要崩塌?
当爹是要有威严的,对。
得让孩子知道。
你爹永远是你爹。
“伍良业!”
“属下在。”
“去,准备一套……嗯,入门些的文房四宝。再……再去颜先生那里递个话,就说本王……本王明日午后若有闲暇,便去叨扰,向他请教……请教书法之道。”
“是!”伍良业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快步离去。
看着自己刚才下意识又在纸上划拉了几下的“墨宝”,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挺直了腰板。
“不就是写字吗?练!必须让狸奴知道,他爹我,文武双全不敢说,但至少……写出来的字,能看!”
连孩子都能正儿八经的启蒙,上课,自己一个成年人了,还能比不上个孩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不是整日忙于生计,没有那个条件!
长安城里,长孙无忌还在布置高句丽的事情,百骑司的人也偶尔到庄子上来,给李复送后续的消息。
两仪殿里,李世民听着李五汇报近日京中的一些要闻,包括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
当李五提到泾阳书院学子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奔赴西海都护府,群情激昂时,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的笑容。
“好!甚好!”他抚掌称赞,“学子有此报国之心,书院有此担当之魄,方显我大唐气象!”
“王德啊,去拟定一批赏赐给书院的东西,从朕的内帑中拨调。”
“是。”站在一边的王德躬身应声。
“泾阳王这几日在忙什么呢?书院拟定的章程出来了吗?”李世民继续问道。
“回陛下,书院的司业梁甫正带着书院的管理人员拟定,当中许多增减,在酌情处理。”
“至于泾阳王殿下........近日……正在跟随颜相时先生,潜心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李世民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有趣的事情。
“哈哈哈哈。”李世民想起李复的那一手“好字”,不由得笑出了声。
“咳咳。”李世民忍住。
“哼哼哼哼.....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没忍住。
李复写的那个字,跟鸡爪子刨过一样。
不过,居然能静下心来学习书法了,还是跟颜思鲁的儿子学。
颜相时是狸奴的启蒙老师,这些当爹的跟当儿子的,坐在一块学习去了。
有点意思。
想象着李复正襟危坐、对着字帖一笔一画描摹的场面,就觉得无比滑稽。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他这是受了什么刺激?”
李五简单一说,低着头,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话说得含蓄,但李世民何等聪明,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这厚脸皮的家伙,也有不好意思的一天呐。
“嗯,如此,也是该精进一番书法造诣了。”
“好歹也是皇室贵胄,一个书院的副院长。”
哪怕没有去教书,有这么个头衔,也不能一手字都上不得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