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作乱的雍闿及其麾下全部被处死,毫不知情,没有参与作乱的雍闿嫡系一脉被送到成都看管起来。
益州郡的雍氏其余族人则被迁到永昌郡的不韦县,作为益州郡的三大豪族之一,他们在本地还是非常有影响力,为了避免死灰复燃,全族迁到陌生之地乃是最好的处理结果。
毕竟这些人并没有作乱,若是全部处死,很可能会激起其他豪族的反抗,不利于在南中的统治,这也是王翦在给刘璋的密信中建议的。
…………
同一时间,巴郡。
因为王翦、赵充国的平定了南中四郡中的三郡,加速了益州二把手赵韪的造反之心。
赵韪,巴郡安汉县豪族。
年轻时受到三公之一司空的赏识,入朝为官,担任承担接收和贮存各郡国粮谷的太仓令一职。
汉灵帝晚年,时任宗正的刘焉亲眼目睹了朝廷的政治衰微败坏,以刘焉的政治直觉,认为天下即将大乱。
故而上书汉灵帝:“地方上的州刺史、郡太守们,通过行贿买官,他们残害盘剥百姓,招致百姓对他们离心离德,久必为患。
朝廷应该挑选那些有清廉名声的朝中要员,前去担任地方上的州郡长官,应该重启汉成帝时期的州牧制度,让这些清廉的官员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借此来镇守安定全国各地。”
刘焉此举,就是想趁机离开中央,前往交趾,掌握岭南大权。
想像当年的南越王赵佗一样,中原发生暴乱后,他可以封闭五岭要道,割据岭南,颐养天年。
不过当时非常有名气的谶纬大师,占卜家,时任侍中的董扶私下对刘焉说道:“老朽夜观天象,京城将要发生大乱,益州的天空星象区域却出现了天子的云气。
宗正大人不如前去益州,那里亦是老朽的家乡,若有人不服宗正,老朽可以出面摆平。”
刘焉于是向汉灵帝申请前往巴蜀之地,担任益州牧。
恰逢此时益州刺史郤俭因为对百姓横征暴敛而惹得民怨沸腾,百姓们怨恨他的歌谣与言语远近皆闻。
汉灵帝大怒,立刻批准了刘焉的申请,并令他逮捕郤俭并且将其治罪。
刘焉改任赶赴益州的谋划终于得以实现,朝廷任命他担任监军使者,并且兼任益州牧,封爵阳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