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总第214章)林轩的奇妙“超光速初体验”

36.1 快子隧穿通道的发现与适配条件敲定

白渊客的金芒轻轻晃了晃,语气里多了几分提点:“你再往航速上琢磨琢磨,这效应的潜力可不止解决传输问题这么简单。”

此时,白渊客把快子隧穿的门道说得透彻又实在,句句都点在关键处,让林轩听得心潮澎湃,手指飞快在屏上记录实验数据,嘴里不停自言自语:“之前还估计,要是能把这种能量传输方式用到航速相关研究上,说不定能突破到光速的70%以上,现在有了快子隧穿效应,说不定还真能成!”

林轩说着,手指在泛着冷蓝微光的全息屏上顿住,没急着在实验报告上落笔,反而抬手调出快子穿透金属片的微观轨迹回放。

屏内银白光束如细针般一闪而过,他眉头微蹙,指尖点下“0.5倍速”,光束放缓后,能清晰看到快子在5毫米金属片边缘稍作卡顿,周围的物质原子能量轨迹也泛起细碎波纹。

“光定频、定向就够了?”他喃喃自语,转身走到中央半环形实验台旁,实验台表面嵌着细密的感应纹路,此刻正亮着淡绿微光。

他拿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星核源晶碎片,指尖传来冰凉触感,晶核内部的晶格纹路在台灯光线下隐约透着银辉,“星核源晶能稳频率,定位器能指方向,可快子隧穿时,这些细碎的原子波纹肯定会干扰它,就像风里射箭,总会偏一点。”

话音刚落,他目光扫过实验台左侧的负物质储存罐,罐身是暗灰色合金材质,高约半米,罐口连接着银色导管,导管末端装着量子流量阀,ROB1号正静立在罐旁,银色机械臂微微抬起,随时等候指令。

林轩眼前骤然一亮,快步走过去,指尖在储存罐的控制面板上轻点:“ROB1号,调取负物质能量特性数据,同步对比快子隧穿参数,重点看负物质与原子干扰的中和率。”

“指令接收,正在调取数据。”ROB1号的电子音清晰响起,机械臂末端的传感器亮起红光,扫过储存罐表面,全息屏上随即弹出两组叠加的数据曲线。

蓝色是快子隧穿时的干扰波动,紫色是负物质的中和能量曲线,两者交汇时,蓝色曲线明显平缓下来。

ROB1号适时报告,“数据显示,负物质与快子能量配比1:9时,原子干扰中和率可达98.7%。”

“1:9?先按这个来。”林轩下达指令。

ROB立刻调整装置,先将星核源晶固定在快子发生器的校准卡槽里,卡槽周围的环形指示灯立刻亮起,从红色慢慢跳至绿色,“星核源晶校准完成,频率3.5×101?Hz”的提示音随之响起。

接着ROB1号操控定位器,将激光瞄准线对准金属片中心,定位器顶端的红点稳稳落在目标上,误差显示“0.001毫米”。

最后,它转动负物质导管的流量阀,并同步播报:“负物质注入量0.1ml,配比1:9,与星核源晶频率协同适配中……适配完成。”

一切就绪,林轩退回操作台旁,按下红色启动按钮。

快子发生器顶端的星纹骤然亮起,从淡银渐变成亮白,一道银白快子如离弦之箭射出,途经负物质区域时,周身隐约裹上一层极淡的灰雾,直奔5毫米金属片而去。

可快子刚接触金属片,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就抖了一下,损耗率跳到0.05%,比预期高了不少。

“中和率还是不够。”林轩皱了皱眉,没停设备,而是让ROB1号微调负物质配比:“ROB1号,将负物质配比调整为1.2:8.8,同步监测中和率变化。”

“配比调整完成,当前中和率99.2%。”这次再启动,快子穿透时依旧有细微卡顿,损耗率0.04%。

林轩又让ROB1号把星核源晶频率微调0.0002Hz,与新配比的负物质重新协同适配,“频率校准完成,适配成功。”

第三次按下启动键,快子发生器的嗡鸣声比之前更平缓,银白快子裹着的灰雾也更均匀,穿过5毫米金属片时没有丝毫停顿,全息屏上的能量损耗数据定格在0.02%,比最初未加负物质时还低了0.01%。

“成了!”林轩眼睛一亮,刚要伸手调取轨迹,忽然觉得量子态意识流微微颤动,像是触碰到了什么极其细微的存在。

就在那一瞬间,一道极细、近乎透明的银灰色光痕,沿着快子轨迹一闪而现,直径不足0.002毫米,内壁泛着极淡的能量涟漪,像一条被无形之力撑开的“微管”,转瞬又隐入虚空,肉眼完全无法捕捉,只有意识流还残留着一丝冰凉而稳定的共鸣。

另一边,白渊客的金芒本在缓慢游走,此刻也骤然顿住,金芒触须轻轻颤动,像是感知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能量信号。

也是在那同一瞬间,金芒触须仿佛“撞”进了一道无形的场域,触须末端的光丝被轻轻“托住”,顺着一条极窄的路径微微延伸,场域内壁传来与快子同源的超光速能量波动,转瞬又恢复平静,只留下金芒触须上还在微微闪烁的光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几乎同时看向金属片方向,白渊客的金芒忽明忽暗,能量波动里满是思索的凝重,金芒还不时扫过全息屏上的实验数据,像是在翻找记忆深处的碎片。

林轩没敢打扰,只是凝神感知那丝细微的存在,脑海里反复回放刚才那道银灰色光痕的轮廓。

过了足足半个万象分钟,白渊客的金芒突然爆发出一阵明亮的光,意识传声里满是豁然,还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激动:“老夫想起来了!这不是偶然形成的能量场,是‘快子隧穿通道’!老夫终于想起这个五级文明的科学概念,当年接触时只匆匆记了个大概,哈哈哈哈!”

“快子隧穿通道?!”林轩猛地拔高声音,眼里瞬间亮得惊人,快步走到白渊客的金芒旁,语气里满是兴奋,“好家伙!闹了半天这玩意儿还有正经的科学说法!我刚才还琢磨呢,这瞅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没成想居然是五级文明才有的学问,真是长见识了!”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感知到这道通道。

它本身的能量频率与常规物质差异极大,且直径仅约0.002毫米,肉眼即便凑近金属片,盯着全息屏调到最高精度,也只能看到快子的银白轨迹,完全捕捉不到通道的存在。

唯有林轩拥有的量子态意识流,能精准匹配通道的能量频率,感知到其内壁的能量涟漪。

而白渊客作为单体文明的能量体,自身能量属性本就与快子特性相近,才能像“触碰同类能量”般,敏锐察觉到通道的稳定场域,换作普通实验人员或常规检测仪器,根本无法发现它的踪迹。

而这快子隧穿通道背后,藏着严谨的科学原理。

它并非凭空形成,而是负物质与星核源晶协同适配后的必然结果。

负物质按1.2:8.8的比例与快子能量融合后,会中和物质原子间的干扰能量,在快子隧穿路径上形成“能量真空带”。

星核源晶则通过精准频率校准,将这一真空带的边界固定,避免其被周围原子能量挤压变形。

最终,快子超光速穿过时,自身的“超势垒”能量会进一步加固真空带,形成一条专属隧穿路径,通道内壁会持续泛着微弱能量涟漪,既能隔绝外界干扰,又能为后续快子隧穿提供“引导场”,让隧穿稳定性大幅提升,损耗率也能稳定控制在0.02%左右。

林轩立刻让ROB1号记录这一关键概念与对应数据:“ROB1号,将当前感知到的特殊场域,按‘快子隧穿通道’标注,同步采集通道能量场强度、边界稳定性数据,补充至实验报告。”

“数据采集完成,通道能量场强度1.2×1012V/m,边界误差≤0.0001毫米,已标注存档。”

随后,林轩指尖在屏上飞快滑动,在实验报告中对“快子隧穿适配条件”作出进一步分析。

林轩语气里透着股子按捺不住的兴奋:“要想让这隧穿稳当不翻车,核心就仨关键点!头一个,靠星核源晶把快子频率校得明明白白,跟目标物质的原子频率对上卯儿;第二个,得加个隧穿路径定位器,别让快子瞎晃悠跑偏了;第三个,按比例搁点负物质,再跟星核源晶的频率搭好伙、配好对,这么一来,白老说的那快子隧穿通道,不就妥妥儿出来了嘛!”

他话音刚落,ROB1号便在一旁同步传出电子音:“补充具体参数与执行标准:一、星核源晶校准快子频率,需将误差控制在≤0.0005Hz,确保与目标物质原子频率适配度≥99.9%;二、隧穿路径定位器运行时,路径偏差需稳定在0.001毫米以内,实时修正幅度≤0.0002毫米;三、负物质与快子能量注入比例为1.2:8.8,需与星核源晶校准后的频率同步协同适配,适配完成后可形成符合五级文明理论的快子隧穿通道,通道边界误差≤0.0001毫米。”

“白老,您瞅瞅我这分析靠谱不?”林轩眼里亮闪闪的,满是期待,“星核源晶定频、定位器定向、负物质搭通道,三样东西全现成,没一点儿缺的,还跟五级文明那套科学说法对上了,刚才反复调出来的测试数据也实打实撑得住,没毛病!”

白渊客飘到实验台上方,金芒触须轻轻探入快子隧穿通道区域,能量波动里满是赞叹:“思路太对了!这通道更是关键突破!只要这三项都稳定,往后运用这快子隧穿效应就踏实了!”

后续实验便围绕“快子隧穿适配条件”展开,期间依旧少不了试错。

第一次调试星核源晶时,因切割精度不足,导致快子频率偏差0.005Hz,隧穿损耗率升至0.5%。

林轩立刻用五级念力重新精准切割,将晶核误差压到适配模块的标准大小,损耗率便回落至0.02%。

又一次测试定位器时,量子传感器与星核源晶距离太近,相互干扰导致快子隧穿路径偏移1毫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轩调整二者间距后,路径偏差仍有0.1毫米,他反复查阅实验数据,最终在白渊客启发下,在二者中间搭建一层“隔离力场”,隔绝干扰,再次测试,路径偏差便降至0.001毫米,完全符合稳定隧穿的要求。

第7120个万象日,快子隧穿效应的核心适配条件测试全部完成。

36.2 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设计与制造

林轩将星核源晶、定位器与负物质注入组件组合,搭建出简易的“快子隧穿适配装置”,接入快子发生器启动测试。

快子从供能舱出发,经装置校准频率、定位路径,负物质同步按比例注入并与星核源晶频率协同,中和沿途物质原子干扰、撑起稳定隧穿通道,随后快子瞬间隧穿至目标反应区,能量损耗率仅0.08%,路径偏差0.0008毫米,完全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