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母亲的心疼与忧虑

“老头子,”她声音很轻,带着小心翼翼的劝慰,“喝点热水吧,站久了腿凉。”

林瀚章没有回头,也没有动。

周文瑾站在他身边,看着窗外偶尔亮起的烟花,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向洋……他长大了。翅膀硬了,想往外飞,就让他飞去吧。”

林瀚章的背影似乎微微动了一下。

“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觉得他走了歪路。”周文瑾继续说道,语气平和却坚定,“可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拦着他一辈子。”

她停顿了一下,说出了那句或许在她心里盘旋了很久的话: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瀚章。外面世界变化快,跟我们年轻那会儿,天差地别了。你别总拿咱们的老眼光,老规矩去要求他。他走的这条路,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也得让他自己走了才知道,咱们在旁边干着急、生闷气,有什么用?”

她的话语里,没有评判儿子道路的对错,也没有否定丈夫坚守的信念,她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时代变了,孩子大了。她站在一个更超脱的立场,一个只关心孩子本身是否安好的母亲立场。

“我不管他做什么,是像卫东那样搞科研,还是像向洋这样去做生意,”周文瑾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只希望他们两个,都平平安安的,别出事,别生病,逢年过节的,能回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

这是最朴素的母亲的心声,超越了所有意识形态的纷争。孩子的健康、平安、快乐,远比那些抽象的观念之争更重要。

林瀚章依旧沉默地站着,没有任何回应。但周文瑾看到,他负在身后的、那双紧握成拳的手,似乎微微松开了一些。窗玻璃上,映出他复杂而疲惫的面容轮廓。

母亲的忧虑与心疼,无法立刻弥合父子间的裂痕,但它像一场悄无声息的春雨,默默浸润着这片因为观念冲突而板结的土地。它提醒着冲突中的双方,在那些宏大的词汇背后,还有着更本质、更坚韧的东西——亲情。而这,也为下一节中,那种即使存在争论也无法完全割断的亲情的纽带,埋下了最深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