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笼罩军营。

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刘备正与文武群臣共商破城大计。

曹孟德六万大军虽被阻于漳水西岸,仍不可轻忽。

为免节外生枝,当速破南皮。

刘备定下调子,目光转向颜良:

子正曾久镇南皮,于城防布局了如指掌,且为诸君详解。

众将视线齐聚颜良身上。

当初得知刘备愿以袁熙交换其家眷时,这位河北名将深受感动。

家眷团聚后,颜良当即向刘备宣誓效忠。

此次北征,颜良以刘军将领身份位列将班。

袁本初初任渤海太守时,便以南皮为根基。

彼时便大兴土木加固城防,将南皮经营得固若金汤。

“当初为对抗公孙瓒,曾多次对城池进行加固。”

“邺城陷落退守南皮后,袁绍又强行征调数千百姓,对南皮进行了第三次扩建。”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南皮城堪称河北最坚固的城池。”

“此外,袁绍还强行征收渤海、河间两郡数十万斛粮草,城内存粮足以供应两万大军半年之久。”

“说实话,若袁绍死守南皮,我军强行攻城恐怕并非易事。”

颜良指着沙盘,将南皮城防情况一一说明......

众将领的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看来袁绍是吸取了邺城的教训,决心把南皮打造成铁桶阵,誓与此城共存亡。”

刘备眉头微蹙,目光转向秦牧:

“军师,如此局面,可有速破南皮的良策?”

秦牧依旧神色淡然,从容一笑:

“主公可还记得臣曾说过的话?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攻破最为容易。”

“袁绍将南皮修筑得铜墙铁壁,那我们便从内部打开缺口。”

刘备精神一振,示意秦牧继续。

“再坚固的城池,终究要靠人来守。”

“袁绍、袁熙父子别无选择,只能死守南皮,但城中百姓、两万将士以及河北官吏,未必愿意为他袁家陪葬!”

“臣料想,此时城中必然人心浮动,想要另谋出路的袁氏家臣不在少数。”

“主公只需给他们一个希望,敞开接纳之心。”

秦牧话锋一转,拱手道:

“请主公即刻撰写《讨袁檄文》,抄写万份射入城中。”

“檄文中需明确表示,只诛袁绍父子这两个 ** !”

“其余文武官员、军民百姓,凡愿归顺者,一律宽恕。”

“若有献城立功者,主公更当厚加封赏。”

“只要这檄文传开,南皮城内必然人心涣散,不战自溃。”

秦牧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来。

刘备闻言顿时豁然开朗,欣喜道:

“子璟此计,实乃攻心之策!”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确是速破南皮的妙计!”

秦牧淡然一笑,颔首道:

“主公英明,此计确是以心攻心。”

“虽然算不得什么奇谋,但对付走投无路的袁绍,已是绰绰有余。”

刘备再不迟疑,当即决断:

“就依子璟之计,即刻施行这攻心之策!”

随即,刘备亲笔写下《讨袁檄文》,历数袁氏父子罪状,昭示城中军民归降之意。

又命军中文书昼夜赶工,誊抄数万份檄文。

三日之后。

数万道檄文随着铺天箭雨,尽数射入南皮城中。

翌日天明,檄文已散落城内大街小巷。

上至官吏,下至士卒百姓,很快人手一份。

全城哗然,人心浮动。

这道檄文,也很快被送入袁绍军府之中。

“大耳贼,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

“妄想蛊惑我军民生乱,实在 ** 至极!”

府堂之上,袁绍怒发冲冠,将手中檄文撕得粉碎。

“不错!大耳贼诡计多端,强攻不下就耍这等阴招!”

“父亲,此计必是那秦牧所出!”

袁熙亦随声附和,对刘备与秦牧大骂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