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深潜的触须

与“创界科技”CEO的沟通安排在第二天下午。相比于“前瞻资本”赵启明那种带着审慎评估的职业化热情,“创界科技”的创始人兼CEO李明宇则展现出了技术狂人特有的直接与狂热。

电话一接通,李明宇那带着熬夜沙哑却异常兴奋的声音就穿透了听筒:“您好!CTO先生!拜读了您的技术白皮书,惊为天人!这简直是艺术品!请务必告诉我,那个自适应滤波模型是如何解决高频噪声干扰的?我们团队卡在这个问题上快半年了!”

谢辞似乎对这种纯粹技术驱动的交流方式更为适应。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李明宇提出的具体技术难点,用简洁到近乎冷酷的逻辑拆解了问题核心,并指出了几个可能被忽略的物理层面影响因素。

他的解答不仅提供了思路,更像是在对方已有的认知地基上,轻松地搭建起了更宏伟的建筑。

李明宇在电话那头时而惊呼,时而陷入短暂的沉思,最后几乎是带着朝圣般的语气说道:“明白了!原来是这样!视角完全不一样!先生,您到底是从哪个实验室出来的?这水平,硅谷那几个顶尖团队都望尘莫及!”

“独立研究。”谢辞避开了背景问题,语气依旧平稳,“关于合作,我们的条件和之前沟通的一致。”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李明宇毫不犹豫,“资金、产线、渠道,只要技术落地,创界全力配合!我们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战略投资,而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我希望能尽快见到您和您的团队!”

挂断电话后,苏晚明显感觉到,谢辞对与“创界科技”的合作倾向性更高。用他的话总结:“目标明确,决策高效,技术理解力尚可。”

短短两天内,接连与两家顶尖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苏晚感觉像坐上了火箭,有些不真实的眩晕感。她看着谢辞,他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后续面谈需要展示的更详尽的资料,甚至开始构思演示原型的交互逻辑,仿佛这一切都只是计划中按部就班的一环。

他的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对商业规则和人性需求的快速理解上。

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沟通策略,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侧重点,虽然本质上仍是价值交换,但形式上已圆滑了许多。

苏晚甚至注意到,他偶尔会使用一些从网络上学来的、略显生硬的商务用语,试图让对话更“接地气”。

这种飞速的进化,让苏晚在欣慰之余,也隐隐感到一丝畏惧。他像一块无限吸收的海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理解和掌握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且开始尝试利用规则,甚至……凌驾于规则之上。

然而,现实的阴影并未因商业上的顺利而有丝毫消退。那些精神失常玩家的新闻,虽然热度有所下降,但相关的讨论在一些小众论坛和玩家私密群里却愈演愈烈。一种无形的恐慌在知情者之间蔓延。

这天晚上,苏晚在浏览一个隐秘的幸存者论坛时,看到了一条被迅速删除的帖子截图。发帖人声称,自己虽然没有出现幻觉,但最近总是做噩梦,梦里重复着某个失败副本的场景,醒来后心悸不已,精神萎靡。更让他恐惧的是,他感觉现实中似乎有若有若无的视线在窥视他,但回头却什么也找不到。

这条帖子引起了苏晚的警觉。这不仅仅是精神崩溃,似乎还伴随着某种……被窥探感?她立刻将这条信息告诉了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