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字则直截了当地点出了饮用后的畅快体验。
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又精准地传达了饮料解渴、清凉的核心卖点。
他们按照启事承诺,联系了那位提议“沁爽”的工厂女工,郑重地送上一百元奖金和一张特制的“免费饮用一年”的凭证。
同时,也在报纸上公布了最终结果,并向所有参与者表示了感谢,告知了领取赠饮券的方式。
一时间,“沁爽”这个名字,伴随着这桩新奇的“有奖征名”事件,迅速在京城百姓中传开了。
人们都在好奇地谈论和等待着,这个还没正式投产,就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沁爽”汽水,到底会是个什么滋味儿,是不是真的能让人喝下去就感到那种透心的沁凉与舒爽。
陆青阳用极小的成本,不仅解决了命名问题。
更是成功地为即将问世的新产品,做了一次覆盖范围极广、印象深刻的预热宣传,吊足了市场的胃口。
厂房的翻修和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张忠文的全力督促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着。
破败的厂区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红砖墙被粉刷一新,窗户也换成了明亮的玻璃,几条崭新的生产线已经就位,只待合适的血液来让它真正运转起来。
然而,当涉及到最核心的饮料配方和成本核算时,陆青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知识盲区。
他将这项关键任务交给了厂里原先一位姓李的老师傅和一位刚从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的年轻技术员小高共同负责。
在第一次配方研讨会上,陆青阳没有过多干涉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