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总第213章)五级文明武器的问世与意外解锁快子隧穿效应

换装工作持续了整整800个万象时。

期间,有3艘战舰的能量接口与新武器不匹配,林轩当即优化接口设计,所需的接口适配零件从后勤舰库存里调取,白渊客则用能量波临时强化接口,保障换装进度,没让整体计划延误。

当万象共鸣仪计数停在7052个万象日时,最后一门谐振炮完成调试。

57艘战舰列阵星球轨道,舰首的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同时亮起银紫光芒,螺旋光束在虚空划出规整轨迹,消散在黑暗里,场面格外震撼。

监测屏显示,每门炮有效射程达60万公里,连续发射1500次无故障,对“四力负物质战球”的克制率超90%,所有性能参数均远超老旧武器。

林轩看着屏幕上的测试数据,又望向轨道上列阵的舰队,悬了数年的心总算落了一半。

后勤舰的库存没白费,安稳的环境也没辜负,舰队总算有了能正面抗衡毁灭者文明的五级战力。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白渊客,语气里满是笃定:“换装彻底完成。接下来,总算能腾出手来,一边启动引擎研发,一边专心啃族人衰老的硬骨头了。”

白渊客的金芒在林轩肩头停了停,又飘向生命实验室的方向,语气里带着期许:“武器这边验证了五级理论里快子与负物质的协同逻辑,引擎研发也多多少少能沿用这套思路,至于族人那边,咱们慢慢来,多琢磨琢磨,总能找到解救的法子,不用急。”

林轩点头,当即调出后勤舰库存清单,核对引擎研发所需的核心组件,发生器毛坯、能量传导管道等物资都还充足,再加上星球的星核源晶,刚好能支撑引擎的初期研发。

35.3 意外发现快子隧穿效应

万象共鸣仪计数停在7080个万象日,林轩刚把一份与能量传输相关的初步方案在全息屏上铺开。

核心依旧沿用快子与负物质3:7的螺旋配比,却卡在“能量如何高效注入核心反应区”这一步,反复调整导管参数,能量损耗率仍高达18%,而目前所有环节都处于无标准的琢磨阶段,没人知道五级引擎的能量损耗率标准该是多少,只能凭经验一点点试探。

他盯着屏上跳来跳去的损耗数据,嘴里嘀嘀咕咕:“按说这螺旋结构能把能量流稳住,星核源晶也能把频率锚住,怎么一进传导导管,损耗就死活降不下来?难道是导管太长,快子那超光速的劲儿,还没到核心就散了架?”

白渊客的淡金能量体飘在方案旁,金芒顺着导管模型反复游走,能量波动里满是琢磨的意味:“你之前做谐振炮时,快子和负物质是在炮管里直接形成螺旋流,没经过太长传导;可现在要应对的能量传输场景不一样,能量要从供能舱经导管到核心反应区,中间多了段‘传输距离’,快子那超光速特性,就算有螺旋约束,也会在传导过程中‘溜掉’能量。林老弟啊,你只顾着盯着‘稳流’,却没算到‘漏能’的根儿在‘传输路径’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漏能?”林轩猛地抬头,指尖“啪”一下点在导管模型的接口处,一脸不相信:“可这导管接口都是无缝焊接,缝儿的误差还不到0.0001毫米!按现在五级理论的精度标准,这都已经是顶格的好活儿了,怎么还能漏?这不邪门儿吗!”

他说着,顺手调出谐振炮的能量传输记录,对比当前方案的数据,忽然注意到一组异常。

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发射时,快子偶尔会“跳过”炮管某段导管,直接出现在下一段,能量却没损耗,之前只当是仪器误差,没放在心上。

白渊客的金芒突然凝在那组异常数据上,能量波动骤然急促:“这不是误差!你看,快子跳过导管时,能量曲线没断,反而更平稳,说明它没‘散能’,是换了种方式穿过这段距离!”

这话像道惊雷劈在林轩脑海里,他猛地站起身,翻出之前远空能量爆发时的快子轨迹记录,又调取传导导管的微观结构数据,三者叠在一起比对,眼里渐渐亮起光:“换种方式……难道是快子没顺着导管走直线,而是‘穿’过了导管本身?就像水没顺着管子流,反而从管壁里渗了过去,却没漏出来?”

他越想越激动,伸手在全息屏上划出一道虚拟路径。

快子从供能舱出发,不沿导管内壁的螺旋槽运动,而是直接穿透导管金属壁,瞬间抵达核心反应区,中途没有任何能量损耗。

“白老,您快看!要是真能让快子这么‘穿’过去,那导管长短压根就不是事儿,能量损耗也能直接压到最低,甚至能接近零!这一下不就齐活了嘛!”

白渊客的金芒在快子发生器旁稍作停留,能量波动里透着认可:“你这想法,说不定真能成!可以先调出微观探测模式,再用能量触须探进设备核心捕捉轨迹,专门测快子能不能‘穿’过金属壁,顺带记录穿过时的能量损耗。”

林轩立刻应声,手指在泛着冷蓝微光的操作台快速点动,先开启快子发生器的微观探测功能,又操控仪器释放出几束银灰色能量探针,缓缓探入半人高、通体嵌着星纹的发生器核心,目光紧紧锁在前方三米宽的全息监测屏上,屏内正实时显露出快子的运动轨迹,做好了实验准备。

实验场地选在华夏号下层的专属实验室,约五十平米见方,墙面是哑光合金材质,四角嵌着淡紫色应急灯,中央搭建着半环形实验台,快子发生器、金属片固定架、能量校准仪依次排开,ROB1号则静立在实验台侧,随时等候指令。

实验假设刚提出,验证就注定不会一次成功,林轩和白渊客早有准备,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试错调整的打算。

林轩抬手在操作台轻触,“ROB1号,调取三种厚度传导导管金属片,同步校准能量校准仪参数。”

话音刚落,ROB1号的机械臂便精准从墙角储物舱取出金属片,分别标注着1毫米、3毫米、5毫米,通体银亮且边缘打磨得毫无毛刺,稳稳放在固定架上。

ROB1号随后传来电子音:“金属片就位,校准仪参数已同步,等待快子发生器能量阈值设定。”

林轩随即转动发生器旁的旋钮,将能量强度调至预期阈值,白渊客的金芒则在固定架上方铺开,织成一张细密的“微观监测网”,金芒触须轻轻搭在金属片上,确保能捕捉到快子穿过时的每一个细节,实验室里只剩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淡蓝的操作灯光映在林轩专注的脸上。

“第一次测试,就先从最薄的金属片开始,按预设能量强度来,重点看看快子能不能穿过去,顺便测下损耗情况,启动!”林轩按下红色按钮的瞬间,快子发生器顶端的星纹骤然亮起,一道银白快子如箭般射出,直奔金属片而去。

ROB1号同步传出电子音补充:“本次测试选用1毫米厚度传导导管金属片,快子能量强度设定为1.2×101?J,核心目的验证快子对薄规格金属的穿透可行性,同步采集穿透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数据,为后续厚度测试提供基准。”

可下一秒,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突然断崖式下跌,ROB1号立刻报告:“快子接触金属片表面后反弹,能量损耗率50%,第一次测试失败。”

林轩眉头瞬间拧紧,伸手按停仪器,白渊客的金芒也暗了几分,在金属片表面轻轻游走,像是在排查问题。

两人立刻调整方案,白渊客的金芒飘到全息屏旁,能量波动里透出思路:“问题该在频率适配,快子与金属原子频率错位,才会被直接反弹。”

林轩点头,俯身盯着频率校准仪的数值,手指反复微调旋钮,ROB1号则实时播报数值变化:“快子频率第一次校准完成,当前3.2×101?Hz;第二次校准,3.5×101?Hz……”

经过三次频率校准、两次能量强度微调,林轩直起身,眼里多了几分笃定:“再试一次,ROB1号准备记录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次银白快子射出时,实验室四角的应急灯竟微微闪了下,快子没有反弹,反而像穿过一层薄纸般,瞬间出现在金属片另一侧,全息屏上的损耗数据定格在0.01%。

ROB1号立刻播报:“1毫米金属片测试成功,能量损耗率0.01%。”

林轩猛地攥紧拳头,嘴角忍不住上扬,白渊客的金芒也骤然亮了几分,在实验台上方轻轻晃动,透着明显的兴奋。

“有进展了!立刻推进三毫米金属片测试!”林轩话音刚落,ROB1号已将固定架切换至3毫米金属片,“金属片切换完成,设备参数未变动,可启动测试。”

林轩再次按下按钮,可快子刚进入金属内部,全息屏上的轨迹就变得扭曲紊乱,能量损耗率骤升至8%,实验室里的嗡鸣声也陡然变大,操作灯光闪了闪才恢复稳定。

林轩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却没气馁,伸手调出物质厚度与能量适配的图表,指尖在屏上划出分析线,“问题出在厚度增加后,频率适配精度不够。”

白渊客的金芒则裹住金属片,金芒触须探入微观层面,帮着分析规律。

期间ROB1号不断辅助调整参数,“快子频率适配精度提升0.01%,损耗率降至6%;再次提升0.02%,损耗率降至3%……”

经过五次试错调整,当快子再次射出时,实验室里的嗡鸣声变得平缓,银白快子稳稳穿透金属片,ROB1号播报:“3毫米金属片测试成功,能量损耗率0.02%。”

林轩长舒一口气,眼里满是释然。

等到测试5毫米金属片时,林轩特意让ROB1号将监测精度调到最高,快子射出后稍作停顿,实验室的操作灯光也随之暗了一瞬,随后便穿透金属片,全息屏上的损耗数据定格在0.03%。

ROB1号立刻报告:“5毫米金属片测试成功,损耗率0.03%,远超预期参数。”

林轩立刻调取实验记录回放,屏上清晰显露出快子的能量轨迹,没有扩散,没有紊乱,反而形成一道极细的银白光束,像在金属内部开辟了一条“隐形通道”。

他凑近屏幕,手指点在轨迹上,语气里满是疑惑:“这到底是啥现象?之前学五级理论时,没见过快子能这么穿透物质啊,既不反弹也几乎不耗能,太反常了!”

白渊客的金芒在金属片与快子轨迹间反复游走,金芒忽明忽暗,像是在回忆什么,实验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全息屏滚动数据的轻微声响。

良久,白渊客的金芒突然爆发出刺眼的亮光,连实验室的应急灯都被衬得暗了几分,意识传声里满是豁然:“老夫想起来了!这是‘快子隧穿效应’!七万年没碰过五级文明的科学,都快把这些基础理论忘干净了,哈哈哈哈,没想到你竟无意间测出来了,真是可喜可贺!”

“快子隧穿效应?”林轩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与狂喜,“这名字一听就不简单!白老,这效应到底是啥原理?往后要是用到能量相关的设备上,又有啥用?”

白渊客的金芒在全息屏上勾勒出快子隧穿的微观模型,能量波动里满是清晰的思路:“这效应的核心,说到底就两点。一是快子本身速度特殊,不用费劲儿‘闯’过物质的阻拦;二是得跟物质原子的频率对上,对上了就能顺畅穿过去,既快又不怎么耗能量。”

他顿了顿,金芒在模型里的快子轨迹上点了点,继续从宏观层面拆解:“你对比常规的粒子穿透就懂了,普通粒子要‘拼力气’破壁垒,还不一定成功;但快子不用,它的特性让它天生就绕开了‘拼力气’这一步,只要频率适配好,穿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后续不管用在啥能量传输上,导管的限制、损耗高的问题,基本都能解决。”

而这背后具体的科学原理,藏在微观世界的规律里。

所谓快子隧穿效应,是快子超光速特性与量子隧穿效应结合的特殊现象。

常规量子隧穿中,粒子需克服能量壁垒才能穿过物质,且存在一定概率失败。

但快子因自身超光速属性,其能量状态始终处于“超势垒”状态,无需克服物质原子间的能量壁垒,只需与物质原子的量子频率短暂适配,就能像“穿越纸面”般直接穿透物质,中途几乎不产生能量损耗,且穿透效率与快子能量强度、物质厚度正相关,厚度每增加2毫米,损耗率仅提升0.01%,远优于常规能量传输方式。

这一效应的发现,更有着关键意义。

它不仅能将能量传输损耗压至0.1%以内,彻底摆脱导管传导的路径限制,更能为后续各类设备研发铺路。

无论是未来的引擎动力传输,还是武器、探测设备的能量供给,都能依托这一效应实现效率跃升,成为华夏文明向五级科技突破的重要支撑。